肉類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
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五谷為養(yǎng),五畜為益。”也就是說,主食還是要吃飯,但是加些肉食有益身體。肉類的好處,是給我們提供優(yōu)質的蛋白質,豐富的B族維生素,還有最容易吸收的鐵、鋅、銅等微量元素。吃肉可預防貧血,也能有效解決蛋白質營養(yǎng)不良,促進生長發(fā)育。
動物性鐵吸收率高
植物食品中也含有很多鐵,甚至比肉里面的含量更高。然而,植物性的鐵吸收率比較低,通常是不溶態(tài)的,需要大量胃酸來溶解,還需要大量的維生素C來還原它,才能比較順利地被身體吸收。如果食物中含有比較多的草酸、植物等成分,就會妨礙植物性鐵的吸收。同樣,植物性食品中的鋅、銅、錳等元素吸收率也不高。所以,很少吃肉的人必須很細心地搭配食物,才能避免缺鐵、缺鋅等問題對孩子發(fā)育的不良影響。
蛋白質“量優(yōu)質美”
當然,植物性食品當中也含有充足的蛋白質。所有的豆子和豆制品都是植物性蛋白質的良好來源,各種堅果也是不錯的蛋白質食品。不過,它們仍然比不上肉類蛋白質的“質量”和美味,特別是對于貧血的孩子來說,豆類在供應鐵元素方面比不上肉類。
對成年男性來說,是否吃肉并不十分緊要,因為他們不容易缺鐵,蛋白質營養(yǎng)吸收能力也很強。但對于正處在快速發(fā)育當中的孩子來說,經(jīng)常適量吃點肉是讓他們健康成長的重要飲食內容。
為什么不能放任孩子吃肉?
雖然孩子需要吃肉,可是很多父母都聽說,肉類帶來的麻煩可不少呢。他們一則擔心肉類脂肪多,容易讓孩子發(fā)胖;二則擔心肉類里面有激素,會讓孩子早熟;還擔心肉類膽固醇高,對身體不利。
脂肪引發(fā)胖
的確,就豬肉來說,即便是瘦肉,也含有相當高的脂肪,可達25%左右,肥肉則達到90%左右。顯然,吃太多的肉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特別是已經(jīng)有點胖的孩子。對成年人來說,每天只需要吃50~100克肉即可保證需要;孩子年幼,每天有50克無骨魚或者瘦肉,就足以滿足一天的營養(yǎng)需要。況且,吃肉太多,吃其他東西的胃口就會小,會影響整體的營養(yǎng)平衡。
激素促早熟
從“激素”角度來說,事情比父母們想象中的更復雜一些。目前只要采用正確的飼養(yǎng)方式,各種育肥動物不需要添加激素就可以快速出欄。然而,一些飼養(yǎng)水平較差的企業(yè)或個人也可能違禁添加激素,其中牛肉比雞肉的情況更令人擔心。問題在于,即使在飼料當中不加入任何激素,成年動物的體內仍然會天然含有一定量的激素,就好比人類的成熟女性肯定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一樣。用作肉食的動物不是雌性動物,就是經(jīng)過“去勢”的動物,肯定是沒有成年雄性動物的,因為它們會有一種令人不愉快的問題。再說,人們食用的主要是一些育肥的動物,而動物越肥,其體內雌激素就會越高,人也是一樣的。因而,只要多吃畜肉,必然就會增加膳食當中雌激素的攝入量,使孩子傾向于早熟。西方國家的研究證明,肉類攝入增多之后,孩子的發(fā)育年齡會提前2~3年。
所以,肉類只是平衡膳食當中的一個部分,絕對不能因為孩子愛吃肉就毫無控制,超量供應。這不是一個負責人的父母應當做的事情。
怎么給孩子選擇肉食?
★牛肉
食用季節(jié)
一年四季均可食用。
適用人群
牛肉性微溫,各種體制的孩子都可以吃。中醫(yī)認為它能補脾胃、強筋骨,對身體瘦弱、貧血的孩子和父母更為適宜。
營養(yǎng)特點
蛋白質含量高達20%,顏色深紅,證明富含血紅素鐵,是補血的好食品。同時,鋅、硒、錳等微量元素和各種B族維生素含量也比較高。
脂肪含量
普通牛肉脂肪含量平均低于6%,但是“肥牛肉”的脂肪含量可達30%以上。如果孩子已經(jīng)有點胖,不要經(jīng)常帶他去涮肥牛。牛油的飽和程度比豬油高,但低于羊油。
推薦部位
里脊部位最嫩,適合短時間烹調的菜肴,如炒肉絲、肉片、煮咖喱飯鹵等。肩肉也比較嫩,適合一般燒燉。牛腩適合煲湯,腱子肉則適合長時間煨或者做成醬肉。
食用方法
如果孩子較胖,要限制脂肪和熱量,則最好選擇醬牛肉,其次是清燉牛肉。如果孩子不胖,那么可以選擇紅燒、炒等方法,但夏天不宜吃涮肥牛。
★羊肉
食用季節(jié)
最好在冬季食用。但是如果孩子或父母怕冷而瘦弱,夏天也可以常吃。經(jīng)常“上火”怕熱的人春夏應當少吃羊肉。
適用人群
羊肉性溫熱,中醫(yī)認為它益氣補虛,適合虛寒體質的孩子和父母。身體瘦弱、怕冷、吃涼東西后容易胃痛腹瀉的人最適合吃羊肉。如果身體怕熱、吃涼東西感覺舒服、經(jīng)常大便燥結,則要少吃羊肉。
營養(yǎng)特點
蛋白質、維生素含量與牛肉接近,顏色較紅,富含血紅素鐵,也是補血的好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