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很少有人會對尊重這個概念感到困擾,可是面對孩子就不一樣了。一旦涉及到孩子,就會有很多反對意見。他們會間問"孩子們沒有與我們同樣的經(jīng)驗、知識或責任感,他們怎么能和我們相互尊重呢?"將這種態(tài)度教給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以身作則。你將會看到如將機和得合作的念與相互等重的念融合在一起。我記得以前我教過的一位小朋友,他經(jīng)常在上課的大聲尖叫,大聲向別人大聲說話,我們試過好幾種方式的跟他溝通,認為幫助孩子做得更好的最佳辦法就是對他們做的事進行批評,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很多人會爭辯說,建設(shè)性的微評是有益的。這并不是說你不應該讓孩子們知道還有改進的余地。而是意味著你不必為了使孩子們做得更好而讓他們感覺更槽。討論有待改善之處的一個有效方法是問孩子:"你覺得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些地方需要改進?"孩子往往不用你告訴就知道,而且當孩子們自己承認需要改進之處時,效果會更好。你可以問孩子:"你打算怎么改進?你需要做什么來實現(xiàn)你的目標"然后,你可以核子一起做頭腦風暴,想出各種可以幫助他們改進的辦法來。這種做法能夠教給孩子設(shè)立目標以及做出自我評價的價值。
我們首先要從每個孩子的行為中尋找優(yōu)點。擾亂課堂的孩子往往具有好的領(lǐng)導能力。當你看到這一點時,要幫助孩子并且將其不良行為轉(zhuǎn)向有貢獻的方向就不那么困難了。老師們推薦那些把領(lǐng)導能力用于亂課堂的小朋友參加培養(yǎng)。這些小朋友經(jīng)過培養(yǎng)之后成為同伴軸導員,并用他們的領(lǐng)導能力幫助其他小朋友。
一個老師掌握了將不良行為將轉(zhuǎn)向積極方面的概念,多次加以運用。欣怡不愿意在做完手工之后收拾起自己留下的亂糟的東西。老師就讓她負責并教給她如何教其他孩子像她那樣收給起東西。振華總把其他孩子搭的積木打翻。老師就讓他負責教給真他孩子在玩兒積木時如何合作,并在該收起積木時,幫助其他核子。
將不良行為轉(zhuǎn)向積極方面非常接近,但讓孩子們更多參與問題的解決過程。當孩子們做出了什么不負責任或者不尊重他人的行為時,給他們一個機會做一些能讓被他們冒犯的人感覺好起來的事情,以此作為彌補。在大人的態(tài)度友善面尊重的時候,而且當孩子參與決定該如何彌補的時候,這樣做會特別有效。
也要教會孩子們相互尊重把相互尊重的含義教給小朋友們的一個方法,是與他們討論下面的問題:
1.為什么幾個人同時說話是不尊重的?(我們無法聽清每個人在說什么。應該說話的那個人會覺得別人不在意他說的話等等。)2.為什么打斷別人的話是不尊重?(他們無法集中注意力,并且無法從中學到。)3.為什么在別人說活時要注意聽?(這樣才能做到互相學習、表現(xiàn)出互相尊重,而且我們都愿意別人能聽我們說。)在你努力改變舊的習慣時,對你自己和孩子要有時心。隨著你對這些原理的理解的加深,在實際運用中就會越來越得心應手。耐心、樂觀、原諒自己會促進你的學習過程。 還有一點要注意:每次只嘗試一種新方法。你將要學習很多新概念和技巧、要成功地運用就需要練習。要成功地運用就需要練習。對自己期望太多,難免會令你困惑和沮喪。要每次用一種新方法,并且逐漸前進。還要記住,要把犯錯誤看成是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