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與美的話題,可以談的內容太多太多,遠遠不止這篇小文所能容納。故在此,我從繪本本身的美來展開。
繪本之美,美在何處?
這是我們常常提及的話題,也是很多初接觸繪本的讀者經(jīng)常會提出的疑惑。特別是看著身邊的孩子翻閱著這通篇就零星幾個字甚至一個字也沒有的圖畫書并不時發(fā)出笑聲的閱讀場景,而不得不思索的問題。繪本難道真有這么好玩?如此有趣嗎?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美!繪本的所有特點,用這一個“美”字盡可收入囊中?傻降酌涝诤翁幠兀颗_灣繪本專家、格林文化的主編郝廣才在《好繪本,如何好》一書中,從專業(yè)制作和欣賞的角度,分“繪本元素:點的舞蹈,形式技巧:線的律動,內容手法:面的張力”三個層面對繪本的“美”作了詳盡的解讀。很多看了他這本書的繪本愛好者感慨:看了這本書,才知道繪本閱讀和制作還有如此多的技巧和知識在里面!原來小小的繪本還藏有如此多的玄機啊!而簡要歸納繪本的“美”,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概括:
第一,文字之美、語言之美。繪本主要由文字和圖畫構成(當然也有一些無字書),文字與圖畫的關系不是簡單的“相加”關系,而是乘積關系。很多繪本的文字很美,如詩一般,給讀者以美的享受。一些繪本的語言風趣幽默又瑯瑯上口,讀起來饒有興趣并輕松愉悅。比如著名的蘇斯博士的系列繪本。
第二,圖畫之美。繪本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圖畫來敘事的創(chuàng)作形式。而繪本創(chuàng)作,對圖畫質量的要求極高。從色彩到角色造型,從構圖到版式設計,從道具到背景烘托,都時時處處傳達出“美”來。繪本創(chuàng)作的過程,和電影創(chuàng)作類似,但要求更高。試想,繪本以短短的十幾頁的跨頁畫面展現(xiàn)一個故事或主題,比電影的120分鐘所要承載的任務和重量更多。每一幅圖的設計和繪制,都如同電影制作前的分鏡頭設計。創(chuàng)作者一定要精心揣摩每一個鏡頭的角度、用光、邊框、主題和層次,并經(jīng)過反復地對草稿的修訂、上色、潤色等才能成行。因此,從圖畫制作來看,繪本創(chuàng)作本身也是一種藝術創(chuàng)作形式。而且,它是各類藝術形式的集合:文學、美術、電影、攝影、廣告設計等等。同時根據(jù)不同繪本所涉及到的主題,還需要創(chuàng)作者做一個全才:植物學家、動物學家、昆蟲學家、心理學家、育兒專家、社會學家、歷史學家、哲學家等等。
第三,繪本具有構思精巧、獨具匠心之美。無論是繪本整體框架的搭建和設計,還是氣氛的營造和烘托,不管是創(chuàng)作者故意設下的“暗示”,還是隨主題發(fā)展所埋入的伏筆,都能使讀者充分體驗到閱讀的快樂,感受到發(fā)現(xiàn)的趣味和成就感。而很多繪本最出彩的部分則是最后一頁那出人意料的結局,或者使人會心一笑,或者令人如釋重負,或者讓人歡喜雀躍,甚或讀者掩卷后拍案叫絕。而每每此時,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這繪本的創(chuàng)作者,或者稱為該書的導演,是否正在每一幅圖畫的后面微笑著注視著讀者這些其意料之中的反應呢?創(chuàng)作的精巧與魅力所在,讀者的閱讀情景和體驗才是最好的證明。
第四,角色造型之美。每個繪本都會有一個主題,圍繞著此主題將會卷入很多的角色。而角色的造型設計往往是繪者最煞費苦心的環(huán)節(jié)。我們也發(fā)現(xiàn),繪本中的角色眾多,經(jīng)常重復使用的角色也不少。比如動物形象中的小熊、小兔子、小老鼠等等?擅總繪本中都有自己獨創(chuàng)的區(qū)別與其他創(chuàng)作者的小熊形象,每個小熊形象都給人以深刻而又獨特的印象。從家喻戶曉的維尼熊到日本佐佐木洋子的“小熊寶寶”,從荷蘭丹姆的“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中的小熊到英國拜福德的《小熊睡覺了》中的北極熊,從安東尼·布朗的《小熊奇兵》中的白色小熊到《一片披薩一塊錢》中的大熊阿比,每只熊的造型除了一些基本共同點外,都體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新和匠心?梢哉f,每個作者的熊都是特別的、獨一無二的。而其他如英國波特的彼得兔、美國伊恩·福爾克納的小豬奧莉薇、比利時克羅德·杜柏的甜蜜小倉鼠、日本宮西大爺顛覆性的可愛的狼形象、美國桑達克的具有銳利線條的野獸形象等等,都是獨具一格的角色造型,給人留下了深刻而雋永的印象。
第五,主題之美。很多繪本都是圍繞著人類共同追尋的主題而展開故事的。比如對真、善、美的弘揚和贊美,對親情、友情、愛情的頌揚和謳歌,對生命、成長甚至死亡的探索和思考。比如“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愛你》、《爺爺一定有辦法》、《彼得的椅子》分別對父愛、母愛、祖孫情、手足情進行了感人而細致的描述和探討;而《我不知道我是誰》、《一片葉子落下來》、《獾的禮物》、《彩虹色的花》、《爺爺變成了幽靈》、《爺爺有沒有穿西裝》則分別圍繞著生命認知、死亡等孩子常常問及、大人常常思索卻又令人難以回答的主題而展開。雖然繪本原本是給孩子看、為孩子而創(chuàng)作的圖書類型,但卻并未把成人讀者拒之門外。其實,好的作品、美的創(chuàng)作是為全人類而創(chuàng)作的,是全人類的共同擁有并享受的精神財產(chǎn)。
第六,繪本之美,處處盡顯。繪本的美,不僅是從文字到圖畫、從主題到細節(jié)、從構思到造型的美感,還體現(xiàn)在繪本從內到外的所有環(huán)節(jié)。從封面到封底,從護封到環(huán)襯,從腰封到勒口,從書脊到內頁,都體現(xiàn)出了創(chuàng)作者的構思和創(chuàng)意。很有意思的是,有時候,繪本從里到外都是創(chuàng)作者想傳達給讀者的各種信息,有些信息還十分重要,如果被讀者忽視了,甚至可能影響到對全書的理解。比如,你不讀《螞蟻和西瓜》的書名頁,就不會明白這塊大西瓜的來歷,你不看《好餓的小蛇》的封底,就不知道這只貪吃的小蛇吞下大樹后的結局。繪本的美,處處盡顯,需要你認真、耐心、仔細地體味、尋找、發(fā)現(xiàn),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你才會收獲閱讀的快樂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