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寶寶別哭了”
教學活動過后,幼兒進入活動區(qū)游戲。不一會兒,慧慧向我告狀說:“娃娃家的小朋友把玩具扔了一地。”我走過去一看,娃娃家可謂是盆朝天,碗朝地,一片狼籍。我請小朋友把家收拾整齊,可是沒人理我。我看了看被扔在地上的娃娃,辦法來了。我走進娃娃家經(jīng)聲說到:“你們聽,是誰哭了?”小朋友們立即安靜下來,隨我左看右看。我抱起娃娃問道:“寶寶,你為什么哭呀?”并把耳朵貼近娃娃,好像聽明白了什么似的,點了點頭和小朋友說:“剛才娃娃想去理發(fā)店理發(fā),不小心踩到鍋蓋上摔了一跤,把膝蓋磕破了,正疼著呢!”“你們快些把鍋和刀叉收好,別再讓她哭了,好嗎?”。話聲一落,小朋友就開始收拾玩具了。新予邊收邊說:“寶寶別哭了,我來給你揉揉就不疼了。”過一會兒,玩具收好了,幼兒又開始了新的游戲。
【分析】
游戲開展了這么久,孩子們逐漸對娃娃家的操作已經(jīng)熟悉了解,爸爸燒飯做菜,媽媽負責照顧寶寶,或者交換彼此的職責。本學期新增了小吃店、菜場,爸爸媽媽們很感興趣,總想為家里添點菜,或者一家人出去吃。他們的主觀意識就是:游戲還沒結(jié)束,結(jié)束了才要把所有的玩具整理好,導致家里一團糟就出去了。在進行游戲指導時,老師盡量不要去介入,先做個旁觀者,細心地觀察孩子的游戲行為。在適當?shù)臅r機進行指導,讓他們養(yǎng)成好習慣,出門去做客或者去逛街時都要把家里整理好!
【指導策略】
小班幼兒心理活動帶有明顯的思維直覺性,并且常喜歡把想像當做現(xiàn)實,教師用擬人化的口吻,吸引了幼兒的注意,使幼兒能夠很快地把自己的情感投入進去,引導幼兒既開展了游戲又培養(yǎng)了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