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不同能力存在著不同的發(fā)展關鍵期,2-3歲是幼兒口頭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4-5歲是幼兒書面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這樣的年齡特征說明入園的幼兒已經(jīng)具備了閱讀的可能。
繪本是以文字和圖畫共同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它的內容往往都貼近孩子的生活,具有藝術性、文學性、文字與繪畫和諧共處等特點,繪本的特點與幼兒的心理特點相契合,因此能喚起幼兒閱讀的欲望。在幼兒閱讀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借助繪本閱讀教學促進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發(fā)展是切實可行的。以下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對繪本閱讀教學的粗淺認識。
一、幼兒繪本閱讀教學的具體方法柯南指出:"幼兒雖然可以通過視覺直接感知圖畫書的某些畫面的意義,但是要獨立讀懂圖畫書卻是困難的。這不只是指圖文并茂的圖畫書中那些文字他們還不認識,要準確地讀出圖畫所描述和表達的內容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幼兒欣賞和接受圖畫故事仍然需要大人的幫助。" 因此,在幼兒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教師應提供適當?shù)慕虒W方法幫助幼兒進行閱讀。
。ㄒ唬┓侄问介喿x法--有機地利用作品情節(jié)分段式閱讀法是將一個繪本分成幾個部分逐步進行教學的方法。繪本以較多連續(xù)的畫面展示一個完整的故事,相對而言故事容量往往比較大,而且不少的作品情節(jié)跌宕起伏,每個轉折的關鍵情節(jié)都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契機,這樣的繪本就很適合進行分段式的閱讀。分段式的閱讀能讓幼兒逐步理解作品,在每個轉折點,還能去發(fā)揮幼兒奇妙而富有個性的想象,讓他們有機會用自己的眼光整合出來的神奇世界……以繪本《子兒,吐吐》為例,胖臉是一只貪吃的小豬,一次在幼兒園里吃木瓜不小心把木瓜籽也吃了下去,不以為然的胖臉聽到同伴們的議論后,擔心自己的頭上會長樹,這個擔心喜憂參半,胖臉的心理活動頗為起伏,最后喜的成分占了上風,胖臉用行動想讓木瓜樹快點長出并長大,結果卻以失望而告終。這個故事的轉折點有二:第一在左圖,同伴們預測小豬的頭上會長出一棵木瓜樹,第二在右圖,小豬為了自己頭上能長出木瓜樹而準備行動。在開展這個繪本閱讀的教學在,我們就是抓住了故事的這兩個轉折點,將繪本的閱讀分成了三部分進行,在前兩次的閱讀后都請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行為習慣猜測故事的可能,再進入下一階段的閱讀,活動效果比較好。
。ǘ┲鞲墒介喿x法--突出地呈現(xiàn)作品主題主干式閱讀法指的是在不影響作品主題的前提下,抽出繪本主要的骨架展開的教學方法。目前市場上繪本的種類很多,其中有些繪本為了突出主題,有時會采用重復類似情節(jié)的方式,也有些作品由于是直譯本,翻譯時語言的隨意性較大,不利于幼兒的理解和閱讀。在閱讀這類繪本時我們可以嘗試在第一次的閱讀中可采取先閱讀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簡化語言等方式,再進入下階段的深入閱讀。
以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為例,由于它是一本外譯本,譯者為了保持繪本原有的風格,在語言的設置上有較大的隨意性,有些拗口,缺少連貫地組織,這些特點和孩子的欣賞習慣、語言發(fā)展特點是不一致的。在仔細地分析教材之后,筆者幼兒園的一位老師把對話進行細微處理,改編成統(tǒng)一的句式:"……有多……,我就有多愛你",如"我的手伸得有多高,我就有多愛你",使語言顯得更加精練、口語化,易于幼兒理解后模仿表達;在重點閱讀的時候,對情節(jié)進行了適當?shù)膭h減處理;把同樣用"高"的方式表白的情節(jié)刪除,把幼兒難理解的用到腳趾方式表白的片段刪除,留下經(jīng)典與有豐富想象空間的情節(jié)。這些做法降低了閱讀的難度,濃縮了閱讀的容量,卻并未影響繪本的主題,不失一個好策略。
(三)片段式閱讀法--巧妙地運用作品片段片段式閱讀法是抽出繪本的某一部分進行的教學。有一些繪本由許多小故事組成,這些小故事可以獨立存在,它經(jīng)常能為平時的主題活動服務,補充主題活動的不足,我們將這樣的閱讀方式稱為"片段式閱讀"。比如在大班《從頭到腳》的主題里涉及到人的食物構成,有幼兒提出面包是從哪來的,這時我想到了繪本《忙忙碌碌鎮(zhèn)》,它通過形象的圖片向人們展現(xiàn)了成人的各種工作,其中第56頁至第59頁介紹了"面包是怎么做出來的?"這個小故事將面包的制作過程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展現(xiàn)出來:收割小麥→包裝小麥→小麥加工成面粉的過程→面粉的發(fā)酵過程→面包的制作過程,(圖片閱讀的順序見右圖的箭頭)這四頁畫面把成人的工作直觀地表現(xiàn)出來,幼兒的閱讀興趣很高,經(jīng)過這次閱讀活動,他們清晰地獲得了成人工作的每個細節(jié)。
(四)細節(jié)式閱讀法--細致地感受作品精髓細節(jié)式閱讀法指細致地觀察繪本中有趣的細節(jié),從而達到感受作品完美意境的方法。雖然每本書的文圖構成不同,以圖畫為主,有的繪本文字少,有的文字多,但優(yōu)秀的繪本文字都考慮了情節(jié)、場景、人物、心理等的變化,圖畫也具有動態(tài)感和流暢性,使整個畫面看起來和諧、完整。一些圖畫設計非常巧妙,別具匠心,既能協(xié)助突出主題,又能讓人忍俊不禁,運用細節(jié)式閱讀繪本中這些精彩的部分,能讓幼兒更細致感受作品,有時也能以這種方式切入來閱讀繪本。前一種的閱讀以《母雞蘿斯去散步》為例(右上圖),在完整閱讀后再來細細地品味一下扉頁的畫面,這時孩子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在封面之后的扉頁沒等故事開始就告訴大家母雞羅斯在農場散步的路線,畫面把蘿斯的家、院子、池塘、草垛、磨房、籬笆和蜂箱完整而連貫地以大頁面的方式展現(xiàn),把故事情節(jié)的主線直接拎出來,與地圖上"母雞蘿斯去散步"相呼應,作者的考慮是多么的巧妙與慎密。又如《忙忙碌碌鎮(zhèn)》(右下圖),雖然是講述了田地里的小麥變成面包的過程,但其中人物的動作、表情等讓人百看而不厭:小老鼠拿著和它比起來大得不得了的面包鏟去烘面包、面包師身旁有桿壁掛式的稱、正在揉面的面包師們表情各不相同、面包師之間互相拋接等待烘烤的面包胚……圖畫的內容相當豐富,讓人每次看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每次都能更深入地感受作品,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