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提供鄉(xiāng)土材料,引導幼兒主動探究。
在活動中,了解材料的性質及其簡單的相互關系,有助于幼兒更好地游戲和生活。幼兒期尤其需要通過各種感官與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來認識材料的特性。因此,我利用本地的資源,為幼兒提供了沙、水、土等多種材料。同時師生共同根據需求制作了各種形式的小鏟、小桶、篩子等工具,以便幼兒玩耍。孩子們在玩沙、玩水的過程中,發(fā)現了沙的流動,感知到沙的粗糙和細致,以及沙的干濕等。通過玩,讓幼兒在游戲中自己去發(fā)現、主動建構有關的知識原理。孩子們在玩中其樂無窮,臉上露出了洋溢的笑容。
。ǘ┗顒又羞m宜的引導可以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教師是教育過程中的靈魂,教師要觀察每個幼兒,了解每個幼兒的學習特點及其已有的知識、能力發(fā)展水平等,并以此為依據研究出相應的教育策略。在對幼兒進行指導的時候,我是這樣做的,其效果很好。
1、要給孩子留出充分探索的空間。
當幼兒進行活動時,我不急于介入,而是先做個旁觀者,觀察幼兒的表現,同時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所以,在益智區(qū)投放了新的玩具"小燈泡亮了"后,我并沒有告訴幼兒怎樣玩,而是讓幼兒去觀察、去探索玩具的多種玩法。然后教師在適時地介入。
2、選擇適宜的介入時機。
當幼兒的探索活動進行不下去的時候,教師以伙伴的身份參與,和幼兒共同游戲,并通過"咱們來試一試這樣連接行不行?"等語言,鼓勵幼兒再次進行探索和嘗試。孩子們又重新投入到探索活動當中?梢娊處熂皶r地介入、富有支持性的鼓勵和引導,可以有效地使幼兒的探索欲望得到延續(xù)。
3、在活動中,通過提問、質疑的方式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
如:在操作的過程中,孩子們通過探索知道了一個人玩小燈泡能亮后,興趣就隨之減弱,這時教師及時介入,引導幼兒:兩個小燈泡能一塊亮嗎?兩個人能合作玩嗎?通過問題的提出,引導幼兒去嘗試新的玩法。
教師是幼兒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活動過程中,我不斷鼓勵、肯定幼兒的嘗試,并向他們提出更具挑戰(zhàn)性的目標,使孩子們的探索熱情一直很高,雖然有時會失敗,但這正是幼兒知識經驗積累的過程。在我不斷的肯定、鼓勵和引導下,最終取得了成功,體驗了成功的快樂。
在活動中通過探索,既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探索精神和認知興趣,又使幼兒的合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得到發(fā)展。
科學活動是培養(yǎng)幼兒探索的襖土,材料是幼兒探索的物質支持,教師指導是幼兒探索的精神幫助。而區(qū)域活動可以滿足幼兒多方面的需求。在本學期的自然角和益智區(qū)中通過教師的引導,運用多種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及投放相適宜的材料,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得到了滿足。在觀察、探究的活動中,孩子們在各方面的發(fā)展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季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簡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2、郄海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與教師知識結構》,《湖南教育》2003年第20期。
3、馮曉霞:《新〈綱要〉與幼兒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