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是視覺藝術,又是想象藝術、創(chuàng)造藝術和表現(xiàn)藝術。美術活動對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是非常有利的。而要在活動中提高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就必須激活幼兒的創(chuàng)造思維。因為創(chuàng)造思維是思維活動的高級階段,是幼兒五大智力的核心,是在個人已有經(jīng)驗基礎上,發(fā)現(xiàn)新事物、創(chuàng)造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的思維過程。只有讓創(chuàng)造思維處于最佳活動狀態(tài),才能不斷提高創(chuàng)造力。
本文擬從拓寬幼兒思維面、培養(yǎng)幼兒發(fā)散性思維、聯(lián)想思維幾方面入手來談一談在美術活動中激活思維,提高創(chuàng)造力的幾點做法。
一、欣賞現(xiàn)代抽象美術作品,讓幼兒借助想象將抽象畫中高度抽象的圖形、線條與相應的事物對應起來,學習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問題,鍛煉幼兒的異向思維,拓寬幼兒的思維面。
抽象作品沒有真實的物體,只是各種線條、圖形、顏色的組合。如康定斯基的《抒情詩》、凡高的《星月夜》、米羅的《人投鳥一石子》、馬帝斯的《憂愁的國王》等。但這些作品中形式層面的東西恰恰最容易為幼兒所接受,因為幼兒思維框框少,面對抽象作品反而阻礙少,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更容易與這些作品達到默契與相通。
在欣賞《抒情詩》時,幼兒第一眼看到這幅畫就發(fā)出一片“哇……真奇怪呀!”的聲音。他們興奮地盯著畫面看,被畫面不規(guī)則的線條與各種色彩所吸引。仔細觀察后,他們發(fā)現(xiàn)畫面上有直線、斷線、交迭線、弧線、曲線等線條和紅、橙、藍、黑、紫色。接著,在老師的引導下,幼兒就從點、線、形、色所構成的東西“象什么”的角度來感知了。他們說,這些線條好象在一起跳舞、唱歌,有好象你追我趕做游戲。我告訴他們這些線條在一起組成了很好聽的音樂。然后,我請幼兒找一找哪些線條象高音,哪些線條象中音,哪些線條象低音,孩子們討論得很熱烈。他們說紅色、橙色很明亮,象高音,藍色象中音,很舒緩,紫色、黑色象低音,有點沉重,更有的幼兒說,我好象聽見他們配合在一起的音樂了。孩子們能在畫面中看出這么多東西和蘊含著的意味,說明想象是豐富的,思維是活躍的。同樣,在馬帝斯的《憂愁的國王》中,孩子們經(jīng)過積極的想象,能說出許多他們感覺出的事物。如青蛙、老鼠、樹葉、人、手、眼睛、小提琴等等,并且,孩子們還發(fā)現(xiàn)樹葉是枯黃的,在慢慢地飄落下來,好象離開大樹媽媽了,心里很難過,特別引人注意的是中間的一塊黑色,孩子們都說這一大塊黑色好象一塊大石頭,有點斜,象要倒下來了,看了心里很緊張,很沉重。
可以看出,幼兒對抽象作品所做出反應的熱烈程度,他們對線條、形狀和色彩的直覺感受和把握,他們就作品所表達的意象和情感表現(xiàn)性方面所展開的豐富想象,很多時候是我們成人所不及的。他們欣賞的不只是一幅畫,而是一個世界,畫的世界使他們浮想連翩,興奮不已。當幼兒欣賞過一些作品后,他們往往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會用自己的繪畫語言來表現(xiàn)內心的感受。
二、運用分解構成中的分割、添加、拼畫等對形象進行思維加工,訓練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提高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
1、圖形想象拼畫。給幼兒兩個以上的圖形讓他們拼合成一個形象。
2、圖形想象添畫。給幼兒一個任意的圖形,讓幼兒添上幾筆,變成一個完整、生動的形象。如我給幼兒一個圓形,幼兒把它添畫成飛碟、盤子、皮球、各種動物頭等,給幼兒一個半圓形,幼兒把它添畫成了臺燈、刺猬、雨傘、坦克等,給幼兒一個 形,幼兒把它添畫成了貓頭鷹、城堡、花朵等等,并且,這些畫面上都添上了背景,讓畫面更顯豐滿。
3、基本形的分解重組練習。如在畫《陶罐人》時,為激發(fā)幼兒想象,豐富幼兒的構圖造型,在欣賞了一些陶罐以后,我就讓幼兒進行分解重組的練習。我把一個圓形用不同的分割方法分成若干塊,然后,讓幼兒進行重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