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復朗讀,使孩子在模仿中喜歡朗讀“在語言學習中,兒童也可能只聽到他所知道的一切,而不是他所實際聽著的一切”。兒童每一次聽作品的感受都不同,他們不可能像成人那樣只聽一兩次就能掌握作品的主要內容,而是在每一次聽讀活動中一點點地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把握作品的各個細節(jié),并獲得審美、情感體驗。幼兒的語言、思維等都處在發(fā)展和變化中,如在給小班幼兒講述《小羊和狼》這個故事時,里面的簡單、重復的語言對白和一些動詞使孩子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我繪聲繪色地給孩子講述:大灰狼被小花貓抓了一爪子,被小黃狗咬了一口,被白馬踢了一腳,又被小羊頂了一下,……孩子們很興奮,開心地笑了出來。我根據(jù)他們的要求第二天再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發(fā)現(xiàn)孩子們都已經(jīng)會把里面的一些對白:“小羊你為什么哭。”“大灰狼說晚上要來吃掉我!”“不要緊,不要緊,晚上我來幫助你!”以及動作部分都能邊講述邊表演出來了而且一遍又一遍興致極高。作品中還體現(xiàn)了同伴間如何面對困難互相協(xié)商,互相幫助的精神,這對幼兒如何與人相處也起到較好的正面影響。這就說明了當幼兒剛開始聽讀時幼兒的詞匯還不足以支持他理解作品中這些動詞的意義,但是很快他們就會內化掌握這些詞語,那么在他重新聽讀這個作品時,這幾個詞語就會幫助他理解作品,并帶給他新的體驗和刺激。因此,可以說,幼兒喜歡重復聽作品絕不是一種無意義的隨意行為,而是心智發(fā)展的一種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反復地講同一個故事,可以為孩子們提供可以分享的讀書經(jīng)驗。
孩子朗讀能力的發(fā)展最初靠的是“模仿”,因此老師適時而又自然地范讀能給孩子以方向,讓他們有法可尋。對于幼兒園的孩子我們不可能跟他們說什么朗讀技巧,我們能給的只是示范,讓善于模仿的他們從中找“感覺”——聽教師朗讀時聲音的起伏變化,看老師朗讀時面部表情的變化及如何用動作或者手勢表現(xiàn)等等,通過觀察,模仿,從而把握情感,激發(fā)孩子渴望朗讀的欲望。
缺少成人為幼兒朗讀及與幼兒共讀活動的條件下,幼兒的閱讀興趣、習慣難以形成,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形成也很困難。因此,我們要堅持為幼兒朗讀或與幼兒共讀,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慢慢形成自主閱讀的興趣、習慣和能力。
也許我們讀得不是特別專業(yè),抑揚頓挫掌握得不是那么好。但是孩子需要我們持之以恒的習慣。他們期待我們?yōu)樗麄冞M行更好的朗讀。因此,我們也要注重不斷提高我們的朗讀技巧。
當我們以朗讀為樂,孩子亦以讀書為樂。讓我們?yōu)楹⒆哟舐暲首x,讓我們給孩子一片明凈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