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無聲沉默, 有意等待 :當孩子提出創(chuàng)編情節(jié)的具體操作內(nèi)容時,教師應適時的沉默,給予一定的時間,便于讓孩子說完整。同時有意停頓一下,,讓孩子等一等,無疑是使幼兒通過教師的身體語言感覺到教師的自信,而且對接下來教師會做出怎樣的答復更加好奇,提高孩子的興趣。當教師對孩子提出的想法把握不大時,停頓一會,會使孩子認識到教師對待的態(tài)度很認真,是真的在同他們一起思考。當需要孩子集中一起參與觀看他人示范進行評議時,適當?shù)某聊梢允咕癫患械暮⒆蛹凶⒁饬Α5聊臅r間也不宜過長,否則很容易使孩子的注意力渙散,造成尷尬局面,影響孩子的活動興趣、注意力及思維的敏捷。
5、必要指令,明確任務:自主、創(chuàng)新要求教師鼓勵幼兒情緒上積極活躍,但也要有一定的紀律約束,否則就是“放羊式”游戲。要保證每個游戲步驟都能越來越接近教師的預期目標,就需要教師每次集中提要求都是針對之前孩子的活動中問題提一個小要求,既能解決問題同時又能使幼兒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因為活動現(xiàn)場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主要是在自身活動的過程。所以教師提出指令要求必須完整、簡明,更重要的是能帶有一定的時間規(guī)定如:“等一下”“接下來”“等我說完”,以便孩子明確教師下面要說的就是即將進行的任務,必須聽完才能開始,否則就會剛說完一點,幼兒就急不可耐地去做。
。ǘ﹦幼髡Z言:動作的語言在活動中可用來加強口頭語言的效果,一個恰到好處的動作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1、動作示范,形象直觀:例如在扔飛機游戲中,能力較強的幼兒把飛機投得很遠,越玩越開心;而能力較差者屢次努力,飛機都給投成了“倒栽蔥”。他們滿臉失望,興趣全無。動作不得要領,超越了部分幼兒的能力,使之感到高不可攀,因而缺乏足夠的信心,甚至不想繼續(xù)。于是教師請能力強的幼兒上前示范,逐步分解動作:先抓住飛機的支架,讓飛機頭朝前,先身體側(cè)向然后用勁向前上甩。以此激發(fā)幼兒的自信心,生生互動,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從單個動作到連貫動作地學習;蛘甙凑斟憻捘繕,需要幼兒掌握某種動作技能,教師適當?shù)刈鲂┦痉秳幼,可有助于幼兒的理解和掌握。如小班?ldquo;螃蟹爬”游戲中,幼兒模仿螃蟹鉆過拱門的動作質(zhì)量不高,教師可讓孩子停下來,請一個手著地鉆的孩子示范動作,然后自己又示范了一遍要求動作:兩手抱膝,縮起身體,兩腳著地,鉆過拱門。使示范起到一個“鏡子”的作用,然后再讓孩子繼續(xù)練習。這樣既可糾正幼兒的錯誤動作,又能使幼兒明確正確動作的要領和概念,同時對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提高教師的威信,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破壞教師“為人師表”的形象而影響教學效果。
2、空間引領,清晰明了:孩子的空間概念不強,在游戲中自己擺放道具材料沒有明確的概念,教師單純用語言告知怎么擺,并不能使幼兒完全明白;用夸張的動作或畫形狀或標明大小范圍,能更形象直觀地提示幼兒。譬如小青蛙捉害蟲的游戲中幼兒嘗試把地墊放置成稻田狀,但由于沒有實地經(jīng)驗,地墊聚攏形成半圓形,在“小青蛙”跳過稻田時,都擠在一起放不開手腳。教師可用雙手在半空畫較大的方格形,使孩子更形象得理解稻田的形狀、地墊擺放的方向感及之間的間隔。
3、打擊節(jié)奏,生動有趣:當孩子通過相互學習熟練掌握了某種動作后,為了提高動作難度頻率、快速反應能力和活躍課堂氣氛,以及制止不良行為的延續(xù),教師可以采用擊掌來代替哨音和口令。譬如:“小青蛙捉害蟲”中孩子們已經(jīng)能隨著 “一、二、三,往前跳”的口令熟練做動作后,教師可將語言口令轉(zhuǎn)換為拍手口令短節(jié)奏拍三下替代預備口令,第四拍大幅度拍手延長音量替代“往前跳”的口令。這樣恰當?shù)剡\用手勢,可以消除活動中一味由教師講解與示范,孩子聽語言口令單獨練的乏味感。運用手勢還可消除因噪音影響語言效果的不良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