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構中的觀察內(nèi)容教師在建構中可以觀察幼兒的建構情況,例如觀察幼兒建構開始的行為,可以發(fā)現(xiàn)幼兒的表現(xiàn)是不同的。有的幼兒能很快找到游戲材料、伙伴,友好協(xié)商,達成共識進入游戲;有的幼兒到處轉悠未有結果;有的幼兒行動遲緩,無所適從,同時教師對觀察的游戲行為要加以分析:游戲中,孩子的建構玩具為什么要搭那么長;為什么孩子不感興趣了?等等。
同時教師通過觀察還能知道:在什么時候或以什么方式參與幼兒的游戲過程、建構時遇到了什么困難、解決沒有,是怎樣解決的,幼兒通常和誰一起玩以及幼兒在建構中有沒有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及在活動過程中如何來達到老師的要求等等,以此來對幼兒的建構行為加以分析,為如何進行下一次教學的作出鋪墊。
2、建構中的觀察方式觀察可以是對建構的全面觀察,也可以是對具體對象的重點觀察,可以有即刻觀察的分析調(diào)整,也可以是過程后的分析調(diào)整。觀察可以通過站在旁邊看、聽或與幼兒交談來進行,也可以通過與幼兒共同建構進行。通過觀察,教師可以判斷幼兒行為的意義,確定指導的必要性和針對性。教師還可設計一些簡單的觀察表格作觀察記錄,便于分析總結,及時調(diào)整教育或建構方案。
3、建構中的觀察重點教師對幼兒建構過程的觀察須立足于對全體幼兒的游戲活動全面掌握和關注的基礎之上,做到個別指導和對全體幼兒游戲的一般性影響相結合。教師應注意避免單一性集體觀察和整齊統(tǒng)一的要求,同時又需注意觀察范圍不能局限于某個幼兒身上,做到對觀察對象范圍的科學、合理的把握,這就要我們在建構中不能要只關注一個方面,而要從幾個重點來進行觀察。
但在實際的觀察中我們還應考慮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例如:今天主要觀察一個小朋友在活動中的多個行為,但并不是他的單個行為,還有他與周圍個體的互動以及對建構效果等的影響,并不單指創(chuàng)造力、合作性、堅持搭建的時間等等。但如果我們要做某一項研究的時候,也可進行全體幼兒的一個行為觀察。
4、建構中的觀察時機在建構過程中,由于環(huán)境的寬松,幼兒的行為都帶有隨意性,因此教師也要把握好觀察的時機,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往往都是出乎意料之外的舉動,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我們教師要隨時注意到幼兒的行為意圖,及早做好觀察的準備,做到觀察的有目的、有要求。
總之,在建構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多個方面來考慮建構中幼兒的不同表現(xiàn),真正把觀察實際地運用到我們的建構中去。
三、教師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指導幼兒清楚地有序地去觀察他人的行為以及如何去觀察主題的呈現(xiàn),為如何去做好下一次建構做出準備。
1、在建構前對幼兒提出在建構過程中要進行觀察的要求。
在建構過程中我們都能經(jīng)常地看到幼兒之間的觀察對建構的常規(guī)、技能、合作、創(chuàng)新都有很大的影響。幼兒在自己建構的同時,也能觀察到他人的行為,例如在建構主題“公園”的外墻完成好以后,很多幼兒會有一些興奮,因此這時候的常規(guī)就不太好,當有同伴按照參觀的順序,從公園的大門進入,出來時再原路返回時,很多幼兒就會按他的行為方式來參與。
2、在建構過程中及時提醒幼兒進行觀察在建構時,也有很多幼兒是不會去觀察別人的,他們會沉浸在自己建構的世界里,對別人的行為以及語言都會不予理睬,這時候,教師就要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策略,來提醒這樣的孩子去經(jīng)常性地觀察,這些都對他們的建構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3、在建構評價中和孩子一起作及時有效地觀察在建構完成后,我們要和孩子做一次有效的評價,一方面是幼兒創(chuàng)造的成果,要與同伴共同分享。另一方面是在交流的同時既能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同時又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觀察同伴的建構作品、觀察整個主題是怎樣呈現(xiàn)的、物品是怎樣擺放的?觀察主題中有沒有不足的地方,這些都可以讓幼兒來講述。因此幼兒每建構完一個主題,我總是讓幼兒向全體同伴介紹自己建構的內(nèi)容,并要求他們不僅要搭得好,更要說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