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話題之一,歷來被人們關注,尤其是在素質教育已成為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是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心理學指出3至6歲的學前兒童處在心理成長發(fā)展和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各種個性開始發(fā)生和初步形成,雖然還沒有定型,但它卻是未來性格形成的基礎!础从變簣@工作規(guī)程〉〉關于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標其中一點是培養(yǎng)誠實、自信、好問、友愛、勇敢、愛惜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強調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人格教育。
幼兒期是人生的啟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質的重要時期。但是從當前獨生子女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看,幼兒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樂觀,眾星捧月的地位,家長重智輕德的教育,使我們的孩子從小便養(yǎng)成了“以我為中心,任性、驕蠻、無理”等不良道德意識和行為。幼兒年齡小,認知范圍窄,其態(tài)度、習慣、個性都處在奠定時期。我們要利用多方位的資源,注意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內容,擴大幼兒的道德認識,培養(yǎng)豐富健康的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鍛煉堅強的道德意志。如何來做好德育這項工作呢?下面我就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工作中的一些體會。
一、讓幼兒愛護身邊的同伴。
孩子小,知識經驗貧乏,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大道理往往難以為他們所領悟。但是,如果利用生動、感人的故事,他們就很容易接受。他們不僅能接受故事中所蘊含的道德準則,而且還可以產生相應的道德感情,樹立起模仿的榜樣。
我班的陶紅蕓小朋友在學習方面能力很差,雖然已經是大班孩子了,但1-10這10個數(shù)字還是分不清,是我班一個特殊的孩子。因此,每次的數(shù)學作業(yè)要求她完成是不可能的。她的數(shù)學作業(yè)都是抄同伴的,有的抄對了,有的一點不對,我對她不要求什么。可孩子們卻不放過她,當班中有人做了壞事,找不到當事人時,我詢問大家的話,那時,常會有孩子指名是她。進入大班,她與大家的差距越來越大,別的孩子在飛速地發(fā)展,而她卻原地不動,大家開始鄙視她,欺負她。一次,在玩“接龍游戲”時,陶紅蕓小朋友沒有站起來,接著,就聽到潘杏在喊:“陶紅蕓還沒有說呢。”她只好站起來,當然,說的答案是錯誤的,于是,大家都嘲笑她?吹竭@種情形,我當時特別生氣。在“快樂一刻”活動時間,我沒有按計劃來上,而是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故事講了同伴們是如何關心、幫助殘疾小朋友上學的事。而我表哥家也有一個特殊孩子,他的能力可比陶紅蕓差多了,不會自己吃飯,大小便也不知道,但他的父母從不放棄他,對他照顧的很好。此時的我,也意識到,問題出在我身上,因為我沒有給陶紅蕓足夠的關心與幫助。我要讓孩子在關心同伴中,意識到我快樂、你快樂。如果我們對幼兒有真正的愛心,那么我們雖然不知道這愛心怎樣影響了我們的行為,而幼兒卻能夠實際感受到。我到網上收集了許多弱智者、殘疾人是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好的成績。在事跡中,家長、同伴的幫助起著重大的作用,故事讓孩子體會到關心別人的美德。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聽得很認真,他們的表現(xiàn)也在發(fā)生變化。在體育活動中,孩子們會不停鼓勵她,而不是以前的責怪她;在數(shù)學課上也聽不到他們的嘲笑聲了;也不會把任何事都推到她的身上了。
二、抓住生活中的細節(jié)對幼兒進行教育活動。
教師要善于觀察,這樣才能抓住時機對幼兒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我們班的孫檸小朋友任性、好發(fā)脾氣、自我欲望特別的強;陳文哲小朋友干什么都必須第一,抗挫能力差;李翔小朋友遇到一點兒挫折便灰心喪氣;黃楷文小朋友膽怯不自信,老師交給她任務,她連忙搖頭告訴我: “老師,你別叫我,我不行!”還沒有做就先否定了自己;顧荔從不和別人玩,對別人的事情漠不關心。象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