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將剪紙活動貫穿于自主性游戲活動中。
剪紙是一門熟能生巧的技能,需要幼兒花時間去反復練習,如果采取枯燥乏味的練習形式,孩子們很快便會對剪紙失去興趣。為此,教師要采用幼兒所喜愛的活動形式來幫助幼兒達到練習的目的。而自主性游戲是幼兒非常喜愛的一種游戲活動,在游戲中幼兒不僅能充分體驗到自由和愉悅,它還是幼兒學習交往、認識自己、鞏固知識的有效途徑。因此,我就將剪紙活動貫穿在自主性游戲活動中,該活動形式大大提高了幼兒對剪紙活動的興趣,同時又促進了游戲情節(jié)的發(fā)展。例如:在《娃娃家》中,我為幼兒提供剪面條的手工紙,“爸爸”“媽媽”便可以根據(jù)游戲需要在家中自己做面條來招待客人。《幼兒園》里,在我的引導下,“小老師”向“小朋友們”傳授起剪紙技能。
。3)體驗成功,激發(fā)剪紙的興趣。
幼兒往往對自己完成的作品有一種成功感,希望得到成人的夸獎。為了讓孩子能較快看到自己的成果,我先用筆畫出一些簡單的圖案,如:蘋果、梨等。然后讓幼兒把這些圖案剪下來,并進行裝飾。將剪紙與繪畫、粘貼相結(jié)合,豐富作品。讓孩子體驗成功。激發(fā)幼兒對剪紙的興趣。由于技能的限制,幼兒的剪紙作品不能準確地表現(xiàn)物體。如:蝴蝶的觸角幼兒很難剪出,就循序漸進地指導。不強求孩子要剪得非常像,只要形似即可。在這樣的剪紙活動中,幼兒又畫又剪,在畫畫剪剪中發(fā)展手部肌肉靈活性的同時又滿足了幼兒好動、好玩的天性 由于剪紙作品完成過程時間短、效果顯而易見。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激發(fā)了幼兒的求知欲,所以大多數(shù)幼兒對剪紙活動都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引導幼兒學會觀察剪紙是一種民間藝術(shù),它的題材都來源與生活,來源與大自然。因此,當幼兒在創(chuàng)作剪紙時,他首先就需要有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這就需要幼兒在平時生活中學做一個有心人,要學會觀察,善于觀察。在剪紙活動中我先引導幼兒觀察,從簡單的形狀、線條開始,逐步轉(zhuǎn)入復雜的圖形。例如:在剪蘋果時我就讓幼兒先找一找你看到了什么圖形,很多幼兒都說圓形,但有個別幼兒說圓形上還有小小的長方形呢。然后我將剪的圖放大,讓幼兒仔細看一看,并示范一遍,這樣剪的時候就不會把蘋果的柄給剪掉啦。在剪紙《蝴蝶》的活動時,我先找來真實的蝴蝶,引導幼兒觀察。先觀察蝴蝶的外形特征。再觀察蝴蝶有特點的細小地方,掌握了蝴蝶的基本特征,并知道蝴蝶是對稱的沿著輪廓對折剪就行了,幼兒就能很快地把蝴蝶剪出來了。幼兒通過仔細觀察,其剪紙技巧不斷提高。
三、從易到難、循序漸進3-4歲的幼兒知識、經(jīng)驗貧乏。手指力量小,所以在選材時首先要注意簡易性 。因此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操之過急。第一步,從剪直線、曲線到剪簡單的圖形開始,逐步鍛煉幼兒的小肌肉及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第二步,把簡單的圖形畫在紙上,讓幼兒沿著輪廓線剪,加強幼兒對事物形象的整體感知。 在剪紙的教學中,我先教幼兒剪直線和曲線,練習最基本的線條。等有了一定的基礎(chǔ),我讓他們學習剪簡單的圖形,從圓形開始,如剪蘋果、皮球等。接著剪方形、圖形組合,如魚、蝴蝶、松樹等。整個教學進程的難度逐漸增加,十分適合幼兒的發(fā)展水平。通過一段時間下來,幼兒已經(jīng)能夠在已有的基礎(chǔ)上自己進行創(chuàng)作出各種有趣的作品了。
四、用環(huán)境影響幼兒我們把孩子的剪紙作品用來裝飾教室、樓道、櫥窗、展板,并設(shè)計版面,為孩子們開辟了欣賞展示的天地,使孩子們建立起自信心和成就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幼兒對美好事物感興趣并學會欣賞的能力,讓幼兒從小就在充滿藝術(shù)氛圍的環(huán)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幼兒通過剪紙活動,其有意注意的時間長了,觀察事物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及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也提高了?傊艏埢顒哟龠M了幼兒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剪紙?zhí)厣顒拥拈_展,讓我認識到,民間剪紙在幼兒美術(shù)教育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美術(shù)教育的價值。它在培養(yǎng)孩子耐心及細心結(jié)合,動手與動腦結(jié)合的同時,也提高了孩子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