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兒童教育 家陳鶴琴 先生說過:“小孩子應有剪紙的機會。”他認為剪紙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可以養(yǎng)成獨自消遣的好習慣,二是可以練習手筋。”也就是說,剪紙可以使孩子安靜下來,專心致志地干一件事;還可以使他們練出一雙靈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著心靈,這是因為手部肌肉群的訓練有利于大腦的開發(fā)-。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所以這學期我班開展的特色活動就是剪紙。通過一學期下來的實踐,我總結了一些經驗。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剪紙環(huán)境由于剪紙是一種民間藝術,對于現代的孩子來說平時接觸的很少,所以作為老師首先就要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剪紙環(huán)境,使幼兒能夠更好的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比如教室的墻面可以布置一幅典型的剪紙畫,新年來臨之際可以在窗上添有各種各樣的窗花,而各種區(qū)角內也可以放置一些與主題有關的幼兒剪紙作品。平時,還可以經常帶領幼兒觀看一些我國著名剪紙藝人的作品,感受剪紙藝術的魅力。
二、激發(fā)幼兒的剪紙興趣孩子在生活中也許接觸最多的剪紙就是在嫁娶時看到的各種各樣的“喜”字,有圓形的,方形的,心狀的,他們也特別感興趣。因此剛開始我就收集了這些“喜”字,并展示給幼兒看。幼兒看后,都要求我能夠教他們剪這些“喜”字,我便讓他們跟我學習了一種最簡單的雙喜剪法;顒雍,每個幼兒都拿著他們的作品,臉上洋溢著愉悅的笑容。從這開始,他們便對剪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常常在區(qū)角內剪各種各樣的窗花或其他作品。
三、引導幼兒學會觀察剪紙是一種民間藝術,它的題材都來源與生活,來源與大自然。因此,當幼兒在創(chuàng)作剪紙時,他首先就需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這就需要幼兒在平時生活中學做一個有心人,要學會觀察,善于觀察。在一次創(chuàng)作剪紙的教學中,我要求幼兒來畫一種小動物,這看似簡單的活動,卻引發(fā)了許多問題。很多幼兒畫出來的小動物都沒有典型的特征,可以說是四不象。這也就充分說明孩子在平時生活中缺乏觀察。因此我留了一個星期的時間給孩子,讓他們在生活周圍找一種小動物進行觀察,然后再來進行創(chuàng)作。第二次,孩子們的作品著實有了很大的改觀,盡管線條上還不夠流暢,但是他們都能夠很準確的表現出動物的主要特征,從這個活動中,孩子們也知道只有用心的去觀察我們身邊的事物,你才能夠創(chuàng)作出出色的作品。以后,在平時的生活中我經常發(fā)現,孩子們每到一處都特別留心觀察。有一次我?guī)Ш⒆釉趫@內散步,走著走著,幾個孩子就圍在操場的一個角落觀察著什么,當時我也沒去問,第二天,有一個孩子就交來了一幅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蚯蚓。我當時十分的驚訝,詢問他為何想到剪一條蚯蚓,他告訴我原來他昨天在操場上發(fā)現了一條蚯蚓,一扭一扭的,特別好玩?磥,孩子們已經開始學會觀察了。
四、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在剪紙的教學中,孩子們在小班、中班這兩年的教學中對剪紙已有了一定的基礎,會剪一些最基本的線條,所以我就讓他們在這基礎上學習剪圖形。在剪的過程中,我逐漸教授一些技巧。例如在剪圓的時候可以將正方形的紙對折,然后剪出半圓,打開后即成為一個圓形。通過多次的折紙,剪一刀就可以成為五角星等。整個教學進程的難度逐漸增加,十分適合幼兒的發(fā)展水平。通過一段時間下來,幼兒已經能夠在已有的基礎上自己進行創(chuàng)作出各種有趣的作品了。
五、多種教育滲透在剪紙教學中任何一種教育方法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其內在的聯(lián)系。在每次剪紙前,我都要求他們先想好自己需要剪什么,用什么方法剪比較合適,可以添加一些什么?這樣做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建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并且學會在做任何事情前都有一個目的性。當他們在剪的過程中,有時也往往會出現敗筆,剪出的形象沒有達到他所期望的,這時我會讓他來想象此時剪出的形狀像什么,從而再來根據這個已有的成品進行創(chuàng)作,完成另一幅作品。這樣既沒有造成幼兒的失敗感,還有助于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在完成一幅作品后,我請所有的幼兒都來做小老師,一起來評價他們的作品,從而來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每到一些季節(jié)或節(jié)日,我還讓幼兒剪一些有關這些主題的作品,增加他們對季節(jié)、節(jié)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