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材料和方法以 幼兒熟知的日常生活小故事為訪談材料。為考察幼兒判斷的穩(wěn)定性,以及不同情境反映出來的差異性。本研究自行設計了4種不同故事情境,依次為(1)對他人的優(yōu)點或成績給予嘲笑譏諷的態(tài)度。(2)爭奪玩具和傷害別人。(3)偷拿別人的物品。(4)借物不及時歸還。每個故事配有圖片,方法采用臨床訪談法。
故事一、小朋友,有一天老師檢查小朋友講故事的好壞,小紅講完故事后,老師表揚了她,并夸她聰明。這時小剛對其他的小朋友說:“她講的什么啊,你看她長的那么難看又那么胖。
提問:1.小剛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2.小剛這時心里感到高興不高興?為什么?
3.如果你像小剛一樣這樣說小紅,你會覺得高興不高興?為什么?
4.小紅覺得高不高興?為什么?
5.你剛才說小剛這樣做不對,那他怎么做才是對的?為什么?
6.如果小紅真的講的不好,小剛這樣說她對不對?為什么?
故事二、有一天,玲玲和芳芳在圖書區(qū)里看書。玲玲正在看《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芳芳也想看,可是圖書區(qū)里只有這一本書,芳芳則把《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這本故事書搶過來自己看。
提問:1.芳芳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2.芳芳這時心里感到高興不高興?為什么?
3.如果你像芳芳一樣把故事書搶過來不讓別人看,自己看,你會覺得高興不高興?為什么?
4.小朋友,玲玲覺得高興不高興?為什么?
5.你剛才說芳芳這樣做不對,那她怎么做才是對的?為什么?
6.如果玲玲已經看完好多遍《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了,芳芳這么做對嗎?為什么?
故事三、小朋友,一次老師讓小朋友們自己準備葉子用來上美術課。上課時浩浩發(fā)現(xiàn)自己忘帶了葉子,他看見小軍有就拿了他的葉子。但小軍沒有了葉子也上不了美術課。
提問:1.浩浩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2.浩浩這時心里感到高興不高興?為什么?
3.如果你像浩浩一樣把別人的葉子拿來自己用,你會覺得高興不高興?為什么?
4.小朋友,你覺得小軍高興不高興?為什么?
5.你剛才說浩浩這樣做不對,那他怎么做才是對的?為什么?
6.如果小軍還有很多葉子,浩浩這么做的對不對?為什么?
故事四、上美術棵時,玲玲向芳芳借了一個紅色的彩筆,當芳芳要時玲玲卻不還。
提問:1.玲玲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2.玲玲這時心里感到高興不高興?為什么?
3.如果你像玲玲那樣借了芳芳的筆,當芳芳要時不歸還,你會覺得高興不高興?為什么?
4.你覺得芳芳這時高興不高興?為什么?
5.你剛才說玲玲不對,那她怎么做才是對的?為什么?
6.如果芳芳不用,還要回彩筆。玲玲這么做對不對?為什么?
3 結果與分析表1 變化情境中(問題6)判斷損人行為“對”和“不對”的頻次故事年齡組 故事一 故事二 故事三 故事四 總 和不對 對 不對 對 不對 對 不對 對 不對(%) 對(%)4歲 19 1 18 2 17 3 17 3 89 115歲 19 1 19 1 18 2 18 2 93 76歲 20 0 19 1 20 0 19 1 98 2表2 4歲、5歲、6歲幼兒道德判斷所依據(jù)的各類理由的百分比表道德規(guī)范 所有權 權威的態(tài)度和懲罰 對他人利益的考慮 籠統(tǒng)的理由4歲 18 18 14 10 65歲 19 16 12 11 56歲 19 19 8 8 3總和 56 53 34 29 14百分比(%) 93 88 43 48 23表3 對于(問題3)4歲、5歲、6歲判斷損人者產生負情緒的百分比表故事年齡組 故事一 故事二 故事三 故事四 總和高興 不高興 高興 不高興 高興 不高興 高興 不高興 高興(%) 不高興(%)4歲 4 16 2 18 2 18 4 16 18 825歲 3 17 0 20 0 20 3 17 11 896歲 1 19 2 18 0 20 2 18 6 943.1 道德認知部分對于問題1,幾乎所有被試在所有故事里都回答損人者做的“不對”。在表1 變化情境中(問題6)判斷損人行為“對” 和“不對”的頻次中,我們可以看見,雖然問題6加入了情境因素干擾,但4歲的被試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已能判斷損人者做的“不對”。
3.2 道德判斷理由部分在表2 4歲、5歲、6歲幼兒道德判斷所依據(jù)的各類理由的百分比中,比例最高的四項依次為(1)道德規(guī)范.(2)所有權.(3)權威的態(tài)度和懲罰.(4)對他人利益的考慮。
3.3 情緒判斷部分表3 對于(問題3)被試判斷損人者產生負情緒百分比表中可見:回答“不高興”的隨著年齡的增高頻率逐漸升高,回答“高興”的逐漸降低。但仍有少數(shù)被試組均回答“高興”的比例顯著高于回答“不高興”的。并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了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相脫節(jié)的現(xiàn)象。但是幼兒對此行為的解釋分別為權威的態(tài)度和懲罰、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等。
4 討論4.1 幼兒道德認知能力的發(fā)展與其掌握道德知識及一般能力的關系。
研究結果表明,幼兒道德認知能力的發(fā)展與其掌握道德知識水平有關。本實驗顯示最年幼的被試(4歲)已能判斷損人行為是“不對”的。并且在損害程度大小等情境干擾下,仍能判斷損人行為“不對”占89%。表明了幼兒道德認識的水平,這與他們已獲得越來越豐富的道德知識有關。從表2 4歲、5歲、6歲幼兒道德判斷所依據(jù)的各類理由的百分比中可以看出,幼兒不僅懂得必須遵守享用財務有關的道德規(guī)范,根據(jù)其回答的理由也可以看出他們已經懂得必須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各類人際關系和基本的道德標準;卮鹄碛芍杏“團結友愛” “拿別人的東西要和別人商量”等。但是由于幼兒的一般認知能力尚處于較低水平,其道德知識仍是直觀的、形象的、其個體內部各種道德知識的發(fā)展不平衡。在幼兒道德判斷理由中,仍有少數(shù)幼兒做出了不確切不恰當?shù)囊?guī)范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