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復習提綱
一、判斷題
1、語言能力是指個人使用語言的能力,具體表現為婷說讀寫四項()
2、動物也有語言,我們日常說的所謂“鶯聲燕語”就是動物的語言。()
3、思維活動,尤其是抽象思維活動,必須借助于語言,不能離開語言而單獨進行。()
4、人類的語言是分層裝置的,考組合、替換來運轉。()
5、語言是口頭語言的物質載體,是人類發(fā)音器官所發(fā)出的聲音。()
6、示范模仿法,是孩子重復或搬套教師示范的語句機器敘述成熟,一般不需要孩子創(chuàng)新。()
7、他人評價法客觀性強、可信度較高,有利于優(yōu)秀經驗的及時分享與推廣,所以應頻繁進行。()
8、“XX地區(qū)幼兒學說普通話與方言關系的調查”,通過收集幼兒學說普通過程中存在的發(fā)音問題,以便今后的語言教育中加以重點突破,它屬于跟蹤調查。()
9、兒童在語言習得過程中是被動接收知識和能力的,聽到什么才有可能說出什么。()
10、發(fā)出聲音和獨詞句的出現時兒童學話中關鍵的兩步。()
11、重疊音出現是兒童早期語言發(fā)展的重要現象,是嬰兒說話所呈現特殊的“小兒語”式發(fā)音。()
12、嬰兒說多詞句時,不流暢、重復是不正常的口吃現象,成人應及時糾正,以免影響以后的語言學習。()
13、詞匯量是兒童智力發(fā)展的標志之一,兒童智力水平較高,詞匯量就越豐富。()
14、識字也是幼兒的學習任務,幼兒園組織開展的早期閱讀活動就是幫助幼兒獲得識字經驗,提高幼兒對文字的敏感程度。()
15、在確定幼兒語言教育內容時,要把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作為語言教育內容的重點、難點在教育過程給予突出于強調。()
16、學前全語言教育是指通過加強字、詞、句的傳授,全面發(fā)展學前兒童聽、說、讀、前書寫以及外語等的語言能力。()
17、在美術教育活動中滲透語言教育,可以讓兒童的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講述,也可以在繪畫和手工活動時中,加進孩子喜聞樂見的兒歌等。()
18、文學作品作為藝術品,首要的是審美價值,其次才是其他的認識價值、娛樂價值等。()
19、教師在創(chuàng)設談話情境時,應多用擺設,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啟發(fā)引導幼兒進入談話話題。()
20、早期閱讀主要是幫助幼兒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的前期書寫準備。()
21、語言就是人類的話語,是可以用來溝通的某種方式。()
22、語言是一種自然現象,是人生來就有的自然屬性。()
23、集合哨聲、進軍號角等有約定的意義,所以也是語言。()
24、觀察評估法是由孩子通過觀察、模仿老師的示范,從而學習語言的一種方法。()
25、"幼兒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發(fā)展關鍵時間的調查”主要調查兒童的語言發(fā)展特征隨時間推移而發(fā)展變化的情況,它屬于相關調查法。()
26、為了讓有溫柔更好容易理解語言,與幼兒交流時教師要模仿幼兒常用的詞語,如把“小狗”說成“小狗狗”、把“一根線”說成“線線”等。()
27、兒童模仿語言的過程是一個個性化的過程。()
28、學前兒童語言學習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大致可以分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29、成人的語言觀念對兒童的語言學習沒有多大的影響。()
30、會說普通話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所以幼兒園不必是幼兒在入學前掌握普通話音節(jié)的發(fā)音。()
31、嬰兒都很喜歡反復聽同一個故事,幾乎百聽不厭。()
32、幼兒聽到別人說“知不道”提出異議,指出應該說“不知道’。這說明幼兒有了一定的語法意識。()
33、0--3歲時兒童語言真正形成時期,也是兒童語言發(fā)展最迅速階段。()
34、傾聽是幼兒語言學習不可缺少的一種行為能力,在幼兒階段,培養(yǎng)兒童傾聽行為時十分重要的,()
提示:上圖為該試卷的WORD截圖,下載后可直接打印,請點擊下方按鈕下載該試卷
幼兒園試題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