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網(wǎng)網(wǎng)友放鶴崖邊在中西版質疑:中國父母傾注的心血越大,孩子離藝術就愈加遠,究竟是我們的想法錯了,還是方法有問題?
藝術教育父母一步步艱難地走下來,不知是否思考過有沒有背離了當初的初衷?在給孩子選擇學習門類的時候,我們也許會征求他的意見,而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培養(yǎng)興趣逐漸變成了父母“監(jiān)督”興趣。每天必須要求他完成規(guī)定的練習,風雨無阻去上培訓課……至于當初報名時關心的孩子愛不愛學,已經(jīng)不再去考慮了,因為這都已不重要了。
同樣是藝術學習,而旅居海外的媽媽似乎有不同的觀點,究竟是什么阻礙了孩子與藝術的接觸?
好網(wǎng)網(wǎng)友:放鶴崖邊
我女兒現(xiàn)在是在學電子琴,五歲開始學,記得是有一記逛天虹商場,轉到樂器區(qū),當時有一個導購小姐在彈電子琴,女兒一下迷住了,當天就吵著買了琴并保證說一定好好學。
然后再找老師,剛開始確實表現(xiàn)不錯,態(tài)度也不錯。記不起從什么時候起,她開始不喜歡練琴了,也許是隨著樂曲的逐步變難,讓她退卻了。到現(xiàn)在也學了四年了,但一直都不會太主動的去練,興趣也變成了一門學習任務。
身邊的孩子們都會在父母的安排下去學這樣或那樣的藝術技能,較少是自己選擇去興趣,大多是父母們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為他們選擇一門藝術,目的是為了讓他們有個特長或愛好。
是孩子的興趣,也是父母的攀比
旅韓網(wǎng)友:忻忻媽媽
差別在于國內外對藝術教育方法的不同。 就說音樂,我有個朋友的孩子在中國和在美國都學過鋼琴,這個孩子的話這樣說的,如果在中國學,她堅決不要學了,如果在美國學可以。
我個人的想法,學琴本來是很枯燥的,我們父母很多只是想孩子能培養(yǎng)培養(yǎng)音樂修養(yǎng),提高欣賞品位,并不是想孩子能以此為專業(yè),如果孩子特有天分做專業(yè)也行,問題是這樣的并不多,所以我覺得大概差不多就行,沒必要讓孩子那么苦。
看看國內的孩子都是3,4歲就開始學鋼琴,我也有點著急,女兒4歲8個月了,我?guī)チ隧n國的鋼琴學院,進去了,里面孩子玩玩唱唱的挺隨便,院長看了我們孩子說太小,還有這樣的,給送錢不要呢。 我看看,確實沒有太小的孩子,基本都是5,6歲以上的,女兒也未必能坐住一個小時,雖然我們對他的要求就是能到里面亂彈彈琴鍵就行,但是總得有伴兒玩,孩子才有興趣的, 所以放棄了早學的念頭。
韓國學琴也不單只學鋼琴,還有韓國傳統(tǒng)長鼓,笛子,還有唱譜和童謠,定期還有演奏會,看起來孩子們玩玩鬧鬧的,學的估計不如國內孩子,不過都能練幾下子。 現(xiàn)在我們這個年齡段的韓國人都會一門樂器,是他們學校里學的,好像我們在國內沒學過的,我記得我上學就是天天唱歌, 到現(xiàn)在譜子還不會呢。
女兒現(xiàn)在的幼兒園大班有名曲欣賞,每個月有一盤英語故事磁帶(配合英文書)還有一個童謠磁帶,里面有孩子喜歡的名曲和童謠,給小孩子培養(yǎng)欣賞音樂的興趣吧。
國內的興趣班一上就變味了,你不想隨大流,也不能不跟著走, 看著人家都考級,都過幾級幾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