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新是一個專門幫助別人的人,她的職業(yè)是心理治療師,俗稱“心理醫(yī)生”。方新還是一個九歲男孩的媽媽。無論說起職業(yè)還是說起兒子,方新都有說不完的話。有人問她,做心理醫(yī)生是不是對做媽媽也很有幫助?她說是這樣,因為心理治療師這個職業(yè)要求不斷地反思自己,不斷地自我成長,這是做一個好媽媽的前提。
做媽媽首先要給孩子安全感
好些心理學家都在研究童年早期的“依戀”問題。對母親的“依戀”實際上是小孩的一種本能。當小生命作為一個個體來到這個世界上,首先就是要活下去。初生的嬰兒什么都不會,要活下去就需要仰仗某些東西,媽媽就是這個最主要的東西,母愛就是這個最主要的東西。對嬰兒來說,媽媽的懷抱是最溫暖、最安全的,當媽媽的一定要把這個感覺給孩子。孩子有了這種感覺,就有了一個穩(wěn)定的心理基礎(chǔ),就不會一碰到點事兒就害怕,就焦慮,這樣的孩子就比較容易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變化。比如我的孩子,上幼兒園,上小學,適應(yīng)得都比較快,沒什么太大的坎兒,因為他從小就有安全感,有對人的那種信任感。
這種安全感、信任感很重要。如果當媽媽的對人充滿了敵意,充滿了不信任,它就會傳染給孩子。比如很多人覺得我兒子很可愛,常常喜歡帶他去玩。要是我對人不信任,就會說,你別去,他會把你帶走的!當然我也不會說所有的人都好,一點危險沒有。我會對孩子說,這個世界上有壞人,但壞人很少。我自己從小受的教育讓我們以為世界上都是好人,你也要做好人。當我長大了知道那些壞事時,我特別痛苦,都覺得活著沒意思了。所以,我覺得那種教育是偏頗的,你要告訴孩子有一大堆一大堆的好人,但有這么一點點壞人。當然,等他大了以后,我會從心理學角度告訴他人是復雜的,壞人身上也有好的一面,好人身上也有惡的一面,你不要激發(fā)出他壞的一面。
愛可以讓孩子獲得自我價值感
愛可以讓孩子獲得自我價值感,這是讓孩子愿意活在這個世上的最基本的東西。有些人認為,經(jīng)常表揚孩子,孩子才會擁有自信。我覺得接受孩子比表揚孩子更重要。接受孩子,就是不管他是什么樣的,我都接受你,而不是你能給我掙面子、讓我高興的時候我才接受你。當孩子知道媽媽能夠接受一個完整的自己時,他才自信。
如果光表揚,濫用表揚,也會出現(xiàn)問題。我兒子愛玩樂高積木,他想像力非常豐富,搭的東西我和他爸都搭不出來,特別好。有一次兒子拿個大飛機過來了,問媽媽:“我搭得怎么樣?”我說挺好,挺好。兒子說:“媽媽你還沒表揚我呢!”我一下意識到“表揚濫用”的問題。表揚濫用就會讓孩子不去注意活動本身給他帶來的快樂,而是從別人的表揚中去尋找滿足。我意識到我濫用表揚了,就對他說:“你搭這大飛機,搭得這么漂亮、這么好,你自己看著高不高興。慷夷阍谕娴倪^程中,一會兒想這么做,一會兒想那么做,最后都完成了你的想法,你高不高興?”兒子說:“高興啊!”我說:“這就是對你的獎勵!”
別把批評變成情感虐待
教育孩子當然也需要批評,但一定不能老批評,老批評就變成情感虐待了,就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創(chuàng)傷,孩子大了容易抑郁。如果父母老批評孩子,最后批評會變成孩子內(nèi)心中的一個小人,即便父母不批評,這個小人也會自己批評自己,老對自己不滿意,不接受自己,變得特別自卑。所以我覺得批評要特別講究。
我理解的批評,第一,要對事不對人。我每次批評孩子都要告訴他,是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