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培養(yǎng)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孩子對外界刺激最初被動接受,逐漸開始感到好奇周圍的一切,想試著去觸摸、看,它是表現一種好奇心,同時也獲得一條重要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途徑。老師和家長千萬不要阻攔,舉一個身邊的案例,有個寶寶大約4個月時候開始翻身,他的姨姥姥去他家看望孩子,給寶寶姥姥出主意,你拿個枕頭給他擋著,別讓他翻身,要不總得看著他,幸虧寶寶的姥姥經?磿,懂得很多養(yǎng)育知識,沒有聽取她的建議,而像姨姥姥這樣的隔代家長有很多,一個不經意的決定,影響了寶貝的正常成長發(fā)育!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不同年齡段的好奇心和想要探索的事,如果不是很危險,我們都應該鼓勵并且參與而非阻止。
第五,讓孩子多動腦
因為腿短,一個男孩無法爬上滑梯,他央求媽媽把他抱起來,他的母親告訴他:“你必須自己想辦法”這個小男孩思考了一會兒,把他的小推車拖到那兒,然后站起來了。從此小男孩遇到的一切困難都非常容易解決。生活中有些事情,只要我們動腦多思考,養(yǎng)成勤于思考習慣,總能想出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六,樹立自信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一個練習體操很有前途的12歲孩子,馬上就要上臺表演體操,小女孩怯生生地問教練:“如果失敗了怎么辦?” 教練告訴她:“你應該想到怎樣成功,不許失敗”小女孩反復練習,終于獲得成功。因此,在生活中,你應該告訴孩子做任何一件事心里首先要想到成功,而不是失敗,成功的人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即便失敗了,過程也是很努力的去爭取了,不會有遺憾,而且離成功會很近。
第七,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做錯事是難免的,不要老是數落孩子:“你怎么不聽!”“怎么這么笨?”,這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要害怕頑皮的孩子給你添麻煩,家長應克制自己的教育簡單粗暴的方式。如果真的是不能讓孩子碰的東西,應該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把孩子的興趣轉移開。內蒙古師范大學一位教授曾分享過一個案例,一個小男孩不小心把爸爸一個最喜歡的杯子打碎了,爸爸特別生氣,一頓臭罵,孩子縮在角落聽著,爸爸看孩子沒有說話更生氣了,又接著罵,甚至動手打,那我們想想他這樣的辱罵對于這件事以及孩子所犯的錯誤,究竟有什么效果?爸爸無非就是在泄憤。其實孩子打碎杯子的那一瞬間已經后悔了已經有歉意了,他之所以躲在墻角,就是因為害怕爸爸訓斥,害怕面對自己的錯誤,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而爸爸正確的處理方式應該是怎樣的?杯子已然碎了,心疼也回不來了,那我們就選擇一種方式對孩子教育要有意義,爸爸要控制自己憤怒的情緒,孩子已經表現出恐懼的心理,其實他內心已經在承認錯誤,那爸爸就要很嚴肅的把孩子叫到身邊,用平和的語言和孩子進行引導溝通,引導孩子把內心認為的錯誤用語言表達出來,誠懇的向爸爸道歉,并且引導孩子如何解決問題。比如:“寶貝,爸爸知道你不是故意打壞杯子的,但是這是爸爸最喜歡的杯子,伴隨了爸爸很多年,現在想買一樣的可能也沒有了,你覺得應該怎么辦?”這樣孩子可能會很真誠的和爸爸說:“爸爸對不起,我錯了,剛才不小心把您最喜歡的杯子打壞了,我以后一定注意,不再毛手毛腳,您的杯子多少錢?我把我的壓歲錢拿出來賠給您吧,或者我再給您買一個類似的杯子好嗎?您能原諒我嗎?”是不是很圓滿的解決了問題?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學會了用語言表達道歉,犯錯后要勇于承認錯誤,承擔后果,結局問題。但如果像剛開始爸爸的處理方式,孩子除了挨罵沒有任何進步。孩子感受到爸爸的講理,他和爸爸是平等的,爸爸尊重他,保護了他的自尊心。將來他也會這么對待別人。
第八,給予鼓勵和支持
孩子的成長是不容易的,成長過程中,他們也會經歷成功和失敗,在困難和挫折面前需要更多的鼓勵和支持,千萬不要潑冷水。盡管他們的夢想在你看來不切實際,你應該感到高興,他們有很強的想象力,想象力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導師。在這里舉一個親身經歷的案例,我小時候特別喜歡畫畫,但是畫的并不出眾,我爸爸的教育方式就是潑冷水,說我沒有天賦,畫的特別難看,著實挫傷了我的進取心。可能他自己畫的太好了,我記得他有一個筆記本,他根據以前看過的小說、連環(huán)畫等,畫了很多小說或者故事的主人公,比如孫悟空、哪吒等等,畫的惟妙惟肖,但他并沒有系統(tǒng)的學過美術,完全是靠天賦,這點我們都很佩服他。而我在學美術的同齡人當中學的時間特別短,但是我的美術老師總說我的進步特別大,也可能是出于鼓勵也可能是真實的比較,但是卻給了我很多信心,有一天我媽媽家一個親戚是一位畫家,他看到我的畫,用特別欣賞的眼光給與我很高的評價,當時我上高二,他說他的學生都是大學生甚至博士生,沒有我畫的好,說尤其我的色彩特別有天賦,從那以后我的進步飛快,以至于我那么短時間的學習,還考了內蒙古師范大學國藝系第一名的成績,如果當時沒有老師的鼓勵,沒有那個畫家親戚的鼓勵我也可能成績很差。所以至今我都特別感謝他們對我的鼓勵,幾句簡單的鼓勵可能改變了我的一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就有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所以我現在也經常鼓勵我的孩子。
第九,培養(yǎng)孩子尊重他人,團結友愛和合作意識
社會是一個群體,任何的事情,只靠獨自一人在奮斗是不可能達到的,必須依靠社會的力量,這就要我們必須學會應對不同的人,并互相學習。父母或者老師必須培養(yǎng)孩子與人合作的意識,來訓練孩子的合作行為,增加孩子的合作的能力。這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并善于團結和自己有不同意見的人。
良好的心理素質表現為:孩子自我感覺良好,活潑,心情愉快,能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友好,和諧的人際關系,使個人才華得以充分施展和發(fā)揮。
情商教育從兒童抓起,只有當幼兒園,教師和父母,三方都走出誤區(qū),都有對情商教育正確的認識,孩子在正確的教育方針的指引下才有可能健康的成長,才會有遠大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