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MI中心,隨后說到:“如果這些中心的心理氛圍不太惡劣,孩子們不是處在明顯的痛苦之中,而且保育員能夠適當?shù)仃P愛孩子,中心的嬰幼兒將在心理-社會方面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雖然經(jīng)歷了二十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社會的動蕩,50年里,ONMI組織除了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一些變化外基本保持了原來狀態(tài)。1971年12月,在勞工聯(lián)合會和婦女運動的強烈支持下,通過了關于建立新的嬰幼兒中心的主要法律條文。1975年12月,全意大利的604個ONMI組織正式為市政管理部門取代(Lucchini,1980)。
服務于為家庭提供適當?shù)膸椭⒋龠M婦女參加工作的雙重目標,新的法律(1044號法律)規(guī)定為3歲以下的幼兒建立專門的社會和教育服務機構。1044號法律還進一步聲明:家庭負有一定的義務,并且要提供部分資金,但相對于純粹的私人捐資,其性質仍然是公共的。70年代到80 年代,隨著整個意大利婦女從業(yè)機會的增加,嬰幼機構的服務被許多人視為每一個工作家庭應該享有的權利。事實上,在那些嬰幼兒服務發(fā)展較好的地區(qū),為嬰幼兒的服務不僅是對家長提供的服務,兒童也得到了高質量的服務。
1044號法律使意大利的20個地方政府負責頒布相關法令,并要求市政府建立標準和要求,籌集資金,建立和開辦嬰幼兒中心。受政策選擇、關于婦女角色的不同看法、財政資源、以及行政效率的標準的影響,整個意大利嬰幼兒中心網(wǎng)絡的發(fā)展工作不可避免地以一種不平衡的方式在發(fā)展。同樣地,不同的市政府對法令的解釋和實施也各不相同。比如,基于各市婦女不同的從業(yè)率、不同的家庭收入和需要延長照護的不同情況,收費標準和和嬰幼兒進入服務機構的許可標準也就不一樣。到1986年為止,已經(jīng)建立了1904所嬰幼兒中心,服務于大約99000個兒童(占意大利3歲以下兒童的6%),比例最低(0.7%)的是意大利南部的Campania地區(qū),最高(19.2%)的是Emilia.Romagna地區(qū)(Musatti,1992)。在瑞吉歐艾米利亞市(那里的第一個嬰幼兒中心創(chuàng)建于1970年,先于1044號法令的頒布),3歲以下兒童受到服務的人數(shù)比率達到30%。
二十世紀80年代以來,普遍的財政危機困擾著歐洲經(jīng)濟的發(fā)展:巨大的財政赤字和高失業(yè)率,以及較低的經(jīng)濟增長率。面對兒童福利資金逐漸萎縮的局面,歐洲委員會成立了一個研究委員會對兒童資金的實際需要進行了評估。這個委員會精心制定了四項主要目標:(a)足夠、保證兒童能夠享有的服務機構(b)職業(yè)父母的休假期,(c)為支持家庭而進行的工作場所的改革,(d)促進男性和女性在照看孩子方面的權利更加平等的方案。(Ghedini,1992)。
同樣地,在意大利,預算危機導致了必須對三歲以下兒童的社會服務措施重新評價。委員會里的教育專家和政策制定者開始關注:除了研究高質量的照護對幼兒和家庭的重要性之外,當前的趨勢再一次表明:幼兒撫養(yǎng)和教育的責任再一次落在了母親的肩上,這些母親同時還要上班賺錢。負責的行政單位已經(jīng)采取了措施來保障嬰幼兒照護中心(事實上,一些市仍然在繼續(xù)增加新的嬰幼兒中心),但這樣的討論至少可以有新的思考意識:在社會轉型時期,家長的不同需要與公共教育合理化支出的必要性之間的關系;谶^去獲得的知識和經(jīng)驗,教育專家和行政工作者已經(jīng)找到了新的方式提供服務的方式。尤其是在Tusany,Lombardy,Emilia Romagna以及U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