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創(chuàng)造力能教嗎
在美國考察,所到的幾個城市給我們一個最直觀的感受是,一個城市一種風格:華盛頓的肅穆、紐約的繁華,迪斯尼之鄉(xiāng)奧蘭多的童趣,以及好萊塢之都洛杉磯的風情等等,每個城市都透著個性,蘊含著創(chuàng)造的魅力。
城市建設需要創(chuàng)造,教育發(fā)展需要創(chuàng)新,人的培養(yǎng)呢,更需要有創(chuàng)造力的素質。那么,創(chuàng)造力能教嗎?
創(chuàng)造力是不能教的。然而,教育者如果營造了良好的土壤、氣候等條件,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種子便會破土而出,會開花結果。在美國的幼兒園中,我們感受到這樣一種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
紐約的“Master School”,是一所為4-18歲學童而設的私立的好學校,它是美國東部歷史最悠久的學校之一,著重藝術教育。在那兒,我們看到兒童各種藝術作品,有繪畫、泥塑、剪貼、紙制品等。兒童的作品,沒有范例,沒有“象不象”的標準,每個孩子的每件作品在老師的眼里都是珍品--不管他如何涂鴉、怎樣隨意。在這所學校里,我們還看到了幼兒在積極地探索自己所生活的社區(qū)的功能,探索不同國籍的特點。用圖畫、表格、照片、文字等來大膽地表達與表現(xiàn)。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幼兒的活動是自主的,幼兒的意志是自由的,幼兒的表征更是大膽的、富有個性與創(chuàng)造力的。
在紐約一所享有培育“天才”美譽的幼稚園中,園長介紹了他們實施課程目標的“三步曲”:學習→應用→創(chuàng)造。而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是他們課程實施的最終目標。
在瑞吉歐《兒童一百種語言》展覽廳里,我們看到了學前兒童創(chuàng)造力“登峰造極”的表現(xiàn)。幼兒畫的嘴巴千姿百態(tài):唱歌的嘴、說話的嘴、接吻的嘴、說瘋話的嘴、憤怒的嘴、打架時的嘴、爭論時的嘴、能發(fā)出高興聲音的嘴……;幼兒畫的眼睛各具特色:哭泣時的眼睛、柔和微笑時的眼睛、打瞌睡的眼睛、夢見好東西時的眼睛、爸爸憤怒時的眼睛……。
我想,當一個民族在思考它未來命運時,不能不把培養(yǎng)一代人的創(chuàng)造力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使命來履行。同樣,學前教育也應當承擔起這樣一種責任--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學會學習、學會表達、學會創(chuàng)造。
回首美國之行,在報告所見所聞之余,仍留下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第一、關于多元化的問題。美國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在學前教育中也反映出這一特點。幼兒園辦園類型多元化,有民辦的、私立的、政府資助的、也有各種類型合資辦園的等等。幼兒園的課程也呈現(xiàn)多元化的情況,有奉行行為主義理論的課程模式,也有尊從人本主義觀點的課程模式;有實施瑞吉歐教育方案,也有推行"Bank Street"教育方案、"High Scope"教育方案、蒙臺梭利教育方案等等;有以語言教育為重的幼兒園,也有以藝術為特色的幼兒園……。正如一位學者所說,世界上不存在一種最好的教育方案能適合各種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兒童。因此,我們必須正視學前教育多元化的趨勢,在學習中發(fā)展,在借鑒中完善,使多元化與本土化相得益彰。
第二、關于學具與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