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下,跌倒在鋪有地毯的地板上,嗷嗷哭叫。我見了都心疼,而那些大人們卻哈哈大笑。她媽媽走過去,鼓勵她自己站起來,讓她再去爬。
我曾問俄羅斯友人,為什么家長對孩子們的“玩”不加干涉。他們回答:“孩子的興趣同大人的興趣完全不一樣。怎么玩、玩什么,是他們自己的事情,應(yīng)該讓他們自己決定!痹诙砹_斯兩三年,我很少聽見孩子的哭聲,也從未見過父母親訓(xùn)斥、責(zé)罵和毆打孩子,家長與孩子講話一般都是輕聲細語,態(tài)度親切,很有耐心。
由于俄羅斯的孩子從小就在不受或少受父母親干涉的十分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下成長,從小就自己決定該做的事情,因此,他們的獨立意識普遍較強,膽子較大,遇事冷靜而有主見,比相同年齡層次的中國孩子老練得多。我對門鄰居家,有一個叫葉戈爾的小男孩,才上小學(xué)。他能在冬天的傍晚,冒著凜冽的寒風(fēng),踏著滿地的冰雪,一個人到幾里以外的地方去替家里取土豆。他還主動地結(jié)交了幾個韓國留學(xué)生做朋友,邀請他們到家里做客,顯示了很強的辦事能力和交際能力。
1994年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訪問莫斯科期間,一個年僅13歲的俄羅斯男孩落落大方地與克林頓對話,他的膽略和老練令人折服。
●秦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