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的中式教育根深蒂固地影響著每一代人,每一個孩子,這種分享意識,在美式教育中卻另有不同。
“先學會占有”的美式教育使得幼兒在兩三歲以前,朦朧的意識里只有“我”的概念已形成,他們要求孩子先學會“擁有”,再學會“分享”,當把東西讓出去之前,先懂得什么是“私人擁有”再考慮放棄與分享。老師讓他們懂得尊重個人的獨立自主權,要不要分給別人,由自己拿主意,會幫助他逐步做到自己管理自己,因為兩三歲的幼童很少能與別人分東西,這是很自然的,應該允許幼童在四五歲之前,完全學會“占有”,這樣在他們意識中就有“我是主人,我可以自己做主”的意識,不會形成自私、小氣等行為,反而會慷慨大方,會更主動、更熱情。
因為幼兒的“擁有意識”是天生的,是獨立人格形成的必要階段,幼兒教育專家指出,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自私”心理,在那個年齡段,他們只會考慮到自己,而不懂得如何去關心照顧別人的想法和感受,這是生命初級階段的自然現(xiàn)象。任何生物都存在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人類由無法辨認的“點”這種原生質演變成具有復雜的大腦、神經(jīng)組織以及軀體,由無意識逐漸發(fā)展為能夠記憶和理解錯綜復雜的事物這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