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A:孩子過分活潑 都說孩子是活潑可愛的,然而,現(xiàn)在寶寶的活潑卻讓媽媽頭痛。無論在哪里,他都一刻不肯安靜下來。他的精力旺盛,特別喜歡摔跤、打仗這類的游戲。在幼兒園里,老師一個照應(yīng)不到,他就能把身邊的小朋友弄哭。在家里也是如此。親戚朋友帶著小朋友來,和寶寶玩那么一會兒,就能聽到那個小朋友的哭聲,弄得親朋好友,都輕易不敢?guī)Ш⒆觼硗媪恕?/p>
為此,媽媽不知批評了他多少次:“寶寶,你能不能安靜下來?!”“寶寶,如果你再不聽我的話,就有你好受的了!”寶寶表面上好像聽進去了,可是轉(zhuǎn)過身來,卻依然如故,滿不在乎,下次的表現(xiàn)仍舊一樣。 分析: 既然家長們對寶寶的表現(xiàn)如此頭痛,那么寶寶自己是怎么想的呢?寶寶自己也想老老實實地呆一會兒,可是他做不到。不知不覺間,手腳和全身就動起來了。他也不是有意地欺負別的小朋友,只是在鬧著玩時,不小心碰到了別人。為什么大人都說我不會安靜下來呢?我只是有時鬧一鬧,至少我畫畫、做手工,還有看電視的時候,都是安安靜靜的啊。大人們總是無法全面地看待問題,這可真讓人受不了。 給媽媽支招: 對于這種精力充沛的孩子,要想讓他安靜,停止活動,或老老實實地呆著不動,大抵不會成功。一味用斥責(zé)或強令其安靜的做法是徒勞的。那么,讓他做些安靜的事情,例如,讓他練習(xí)寫字,聽古典音樂,是否能改變這種狀況呢?事實上,這些也概屬無效。精力過剩的孩子,只有通過運動把過剩的精力用掉,才是最適宜的辦法。據(jù)說,有的幼兒園對這樣的孩子,讓他們提前10分鐘到園,先在體育室爬行5圈兒。這樣一來,他的過剩精力消耗掉了,就能和大家的步調(diào)一致了。在家里,家長也可以試著給他安排些運動時間,這樣他的精力就會得到發(fā)泄,自然也就安靜下來了。 場景B:性情乖戾的孩子 “寶寶,你是個好孩子,”媽媽想用賞識的方法說服孩子,“快去把那些玩具收拾好!薄安唬揖筒皇,”寶寶并不買賬,“我不是個好孩子!眿寢尰鹆,威脅他,如果再不收起來,就把那些玩具都扔掉。沒想到,寶寶搶先一步,開始把玩具向門外扔出去。媽媽氣得要冒煙,把寶寶拉過來,狠狠地打了一頓,告訴他,如果再不聽話,就把他也扔出去,讓他做個沒有媽媽的孩子。 寶寶臉上的淚還沒干,就回到自己房間,找出小書包,往里面裝東西。媽媽更惱火了,干脆把他鎖到房間里,讓他閉門思過。媽媽不知這是怎么了,她原本只想讓寶寶自我反省一下,讓寶寶變得溫順起來?墒,怎么偏偏就事與愿違,這孩子怎么生就了這樣一副怪脾氣? 分析: 有的孩子,你越是想讓他聽話,越是罵他、警告他,他越是不聽,結(jié)果與家長的愿望恰好相反。其實,孩子并非故意這樣做。例如,獨立性強的孩子討厭家長對他指示、命令、照料,由此很容易產(chǎn)生對家長采取反駁、反抗、拒絕的態(tài)度。這種情況多被誤解成犟脾氣,性情乖僻。再如兩周歲以后的反抗期,也是典型的例子,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反抗,其實是內(nèi)在獨立精神的表現(xiàn),對于這一點,家長應(yīng)該充分理解。此外,有些孩子得不到家長或小朋友的注意,或家長放任不管,或被小朋友排斥在外。在他們心里,強烈地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因此,盡做些與別人相反、與眾不同、挨家長和老師叱責(zé)、莫名其妙的舉動。這都是為引起別人注意而產(chǎn)生的無意識的心理作用。 給媽媽支招: 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