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人類的任何功能都是左右腦同時參加的,左腦主要掌管的是邏輯思維;而右腦則主要負責藝術創(chuàng)造。如果能充分開發(fā)右腦的潛力,寶寶創(chuàng)造力、記憶力、專注力等會得到很高的提升哦!在游戲過程中可以充分發(fā)揮孩子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促進孩子全面健康發(fā)展。而家庭游戲更能促進親子關系,增加默契。
今天就給各位爸爸媽媽介紹適合在家玩的8個親子互動游戲,既有趣又益智,更能增進爸爸媽媽與寶寶的親密關系。
1、聽指令做動作游戲重點:寶寶學會理解語言適合年齡:6個月~2.5歲
游戲玩法:家長面對寶寶,發(fā)出簡單的指令,如叫他拍拍手,搖搖頭,或伸出舌頭笑一笑等,一面說一面親自示范給他看,要是寶寶的年齡可了解說話的內容,家長可說話,不作示范。游戲解讀:家長可逐漸為內容增加難度,如吩咐孩子替爸爸取報紙、外出時取自己的外套等。
2、表情畫冊游戲重點:情緒智力、記憶力、模仿能力。適合年齡:8個月~2歲
游戲玩法:家長用家人的照片或者從雜志、報紙等上剪下各種人物表情圖片,比如:快樂、悲傷、大小、哭泣、愁眉苦臉、微笑、痛苦等等,然后將這些圖片放在相冊或者空白的本子里。和寶寶一起看這些圖片,讓寶寶猜猜看這是什么表情。家長可以模仿圖片上的表情,然后鼓勵寶寶也這樣做。游戲解讀:這個游戲是為了幫助寶寶辨別面部表情,談論和情緒有關的話題,還能幫助寶寶用恰當?shù)姆绞絹硇骨榫w哦!
3、分水果游戲重點:認知水果適合年齡:1~3歲游戲用具:常見的水果(如蘋果、香蕉、橙等)、一個籃子、玩偶。
游戲玩法:將盛著各種水果的籃子放到寶寶的面前,再拿出一些玩偶,由媽媽抱著;然后對寶寶說:“大熊要吃蘋果,寶寶請你幫它拿一個XX。”隨意說出籃子內的水果,或叫寶寶拿不同的水果。游戲解讀:當寶寶熟悉游戲玩法后,可增加水果的種類以增加游戲難度。
4、手指游戲游戲重點:精選動作、開發(fā)腦力適合年齡:1歲以上
游戲玩法:設計一些運用手指的運動,如“手語歌”、“甩手”、“捏泥巴”、“拼積木”等活動,讓孩子能動動頭腦、動動手。游戲解讀:爸爸媽媽可以做示范讓孩子跟著做,雙手是我們的外腦,訓練我們的雙手,有助于腦力開發(fā)。5、“躲貓貓”游戲重點:空間邏輯能力適合年齡:2歲以上
游戲玩法:把物品藏在家中一角,讓他來找。在圖案中藏著一些物品、數(shù)字等,讓他找出來,或在報紙上找出自己需要的“形容詞”或“物品”等活動……這些都是藏物的游戲。游戲解讀:家長記得事先把家里的一些廚刀、剪子等利器收起來,以免寶寶找的過程中不小心傷害到了自己。
6、物品分類歸納游戲重點:分類、歸納能力適合年齡:1~3歲
游戲玩法:小汽車、湯匙、鑰匙、鐵幣、回紋針……等,讓孩子發(fā)覺其共同特征來加以分類,并鼓勵其重復分類,也可以提供符號、顏色、食品、數(shù)字、形狀、人物、字詞等材料,讓孩子能依其特性分類。游戲解讀:這是創(chuàng)造力學者威爾斯提出的方法,平日可提供孩子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類物品。
7、捏彩泥游戲重點:手指運動適合年齡:3~5歲
游戲玩法:寶寶對彩泥進行各種揉、搓、捏動作,創(chuàng)意各種形狀,比如小人、貓貓跟汽車的形狀。游戲解讀:在保證材質完全無刺激性味道的前提下,彩泥真的是非常好的,鍛煉手指的玩具。
8、拼圖游戲游戲重點:手指運動適合年齡:3歲以上
游戲玩法:可以把家里沒有用的帶圖案的紙剪開讓寶寶拼,也可以買現(xiàn)成的拼圖。游戲解讀:在選擇拼圖的時候,要注意,你選的拼圖要符合寶寶現(xiàn)階段的能力,先從大塊的拼圖玩起,然后才是小塊的。高質量的陪伴遠勝于更多無效的陪伴時間,和孩子玩耍,最重要是全身心投入,爸爸媽媽和孩子都感覺到開心充實,孩子的能力發(fā)展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有了上面幾款在家也能玩的親子游戲,再也不用擔心在家和孩子大眼瞪小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