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展,這正表示他知道害怕。此外,新生嬰兒容易對喧鬧或突然而強烈的刺激,產生驚恐反應。有學者認為:一歲內的小嬰兒害怕陌生人,兒童害怕黑暗、鬼怪、風雨、閃電等等都不是后天學習的。
2.敏感
我們?砂l(fā)現(xiàn)一些小孩出生以后就會出現(xiàn)過分敏感和難以照顧的現(xiàn)象,他們對聲音、突然的動作、環(huán)境改變等現(xiàn)象反應特別激烈。其主要成因乃是因為中樞神經系統(tǒng)天生就比其他孩子敏感。這類兒童,很容易因一些輕微聲音而驚哭,因此比一般小孩更容易產生害怕情緒!
3.遺傳
一些心理學家認為懼怕來自遺傳!
二、心理因素
1.創(chuàng)傷經驗
研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恐懼癥病人都具有特定的創(chuàng)傷經驗。此種創(chuàng)傷是因心理壓力或身體傷害所造成的長期害怕情緒,使得創(chuàng)傷者,經常覺得無助,也沒有心思去解決周遇問題,仿佛過去的害怕感覺一直殘留在心中似的!
2.移轉作用
有些個體對某事物的恐懼并非直接來自該事物,而是間接轉移而來的,例如小孩子因被帶到醫(yī)院打針而產生害怕情緒,以后則看到穿白大褂的人,都會害怕起來!
3.引起注意
害怕也會變成影響或操弄別人的一種手段。有時候,小孩只有在出現(xiàn)害怕表情時,才會得到大人的注意。如此,自然強化了小孩害怕行為,變得愈來愈害怕。使得害怕本身變成一種(令自己很不舒服,但又能得到大人關切)矛盾的混合體。換言之,小孩利用害怕博取父母、師長注意。
4.壓抑
精神動力論者認為恐懼是沖動壓抑的結果。以恐高癥為例,有人認為患者可能潛意識有很強的自殺沖動,對這類沖動極度壓抑,反面以害怕到高處的形式來表達。所以,他們很容易感到他們害怕高處,?不知道是害怕自己會自殺!
三、家庭因素
1.不良氣氛
過分批評小孩,可能會導致小孩變得害怕,因為小孩覺得他沒有能力做任何事,即使做了,也會擔心自己一定做得不好,等一下必然會挨罵!
2.過分嚴格
父母對小孩的要求太過嚴格,會造成小孩莫名的害怕,以及對權威的恐懼感。凡是象征權威的形象,例如老師和警察,都會帶給他們相當?shù)暮ε赂杏X。對小孩不夠了解的父母,常會對小孩有過分要求,而且也不能忍受小孩出現(xiàn)害怕,所以父母會對小孩的平凡表示不滿,導致小孩害怕自己會失敗。同理,本身是完美主義者的父母,也容易造成小孩害怕情緒!
四、社會學習
另有一些心理學者認為恐懼是一種學習,是后天習得的!
1.制約學習
行為學派認為恐懼癥主要是因為制約學習的結果!
2.模仿學習
小孩行為大部分來自模仿學習,若孩童經常接觸的兄長、父母或朋友,一再顯現(xiàn)害怕情緒時,孩童也會習得害怕。
預防兒童恐懼行為的方法
兒童的恐懼往往是無法預測的,所以我們怎樣運用心智,也不能對一切恐懼成因,都加以預防。而且一個人或一個社會所采取的防止辦法,往往會養(yǎng)成依賴性,所以并非任何恐懼都有必要預防,這是要認清的事實。雖然如此,仍須采取各種步驟,以防止及克服那些沒有實際益處而徒然制止行動并引起苦惱的恐懼!
一、加強面對恐懼毅力
任何兒童在生活中,必然會遭遇恐懼情境。我們若想預防恐懼發(fā)生,首要加強兒童面對恐懼毅力,不宜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