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興趣范圍狹窄、行為刻板
要求環(huán)境固定不變、拒絕變化;堅持每次都以確切的同一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要一種類型的玩具;看固定時間的電視節(jié)目;看某一主持人主持的節(jié)目;吃飯時全家每次坐在固定的位置、固定的凳子上;乘、換車時要走同一路線;每天所吃菜內容、排便時間和地點都要固定不變。
若某一天改變或打破了他的"生活規(guī)律",則會尖叫或拒絕執(zhí)行。
有獨特的興趣對象,患兒對一般兒童所喜歡的玩具、游戲、衣物不感興趣,而對一般兒童不作為玩具的物品倒非常感興趣;如喜歡圓的物品、可旋轉的玩具、泥土、修理工具等。
典型表現(xiàn):5歲的羅可自一年前在爸爸修理收音機時,看到螺絲刀和螺絲后就愛不釋手,每次玩耍都拿這兩種工具扭、擰、轉,甚至每次外出也要隨身攜帶。與羅可不同,7歲的華華每逢出門,無論到幼兒園、逛商場、還是走親戚等,都要穿上那件綠色、上面印有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的T恤,冬天出門時,一定要把T恤穿在里面,否則就不出門。
一些孤獨癥患兒還會表現(xiàn)出刻板、古怪的行為。雙手上舉且不停擺動、轉圈走、喜歡坐旋轉的“鉆山車”、“海盜船”而且不暈。還有些患兒不斷敲打桌子、拍打墻壁、撞頭、自傷等。這些刻板、古怪行為可能構成患兒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可能在煩燥、興奮時才表現(xiàn)出來。一字處方對癥問題寶寶
愛心提醒:
如何及早發(fā)現(xiàn)兒童自閉癥?
一般來說,在2歲半左右,可以發(fā)現(xiàn)并確診兒童孤僻癥。如果家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0-1歲時很少哭,或一直不哭,到別的孩子都能說話的時候,他還不說話,或者有文中所述的一些典型癥狀的話,應該帶孩子到專門的醫(yī)院去檢查鑒定,在上?梢匀ド虾J行睦碜稍冎行摹⑿氯A醫(yī)院、兒童醫(yī)學中心等醫(yī)療機構診治。
兒童孤獨癥的干預矯治方法
對癥治療(藥物治療)
首先談對癥治療或藥物治療,并不是因為它能改變孤獨癥的病程、結局,也不是說它對孤獨癥患兒一定是必需的,而是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控制嚴重的行為和語言障礙,對孤獨癥來講療效更佳的行為矯治和教育訓練的實施起到保證作用,也就是說,對癥治療可能是對一些有行為問題兒童治療的基礎。
對有行為紊亂、刻板行為、模仿言語、情緒不穩(wěn)定、尖叫等癥狀的患兒,可以使用抗精神病藥物中的氟哌啶醇、奮乃靜、氯丙嗪等。對有嚴重攻擊行為、沖動、活動量較多、自傷行為的患兒,可使用卡馬西平、納屈酮等治療,前者對伴有癲癇發(fā)作的患兒效果更好。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活動一刻不停的患兒,可試用中樞神經(jīng)興奮劑,如哌醋甲酯(利他林)和苯異妥因(匹莫林)等藥物。
關于孤獨癥患兒的藥物治療,有些學者認為是無效的,有這種看法的原因,可能是與它的療效不肯定、存在副作用等有關。但藥物治療對嚴重精神癥狀控制的作用,是行為矯治和教育訓練所不能達到的。兒童孤獨癥與營養(yǎng)有關
教育訓練
教育訓練是治療孤獨癥患兒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
教育訓練操作者多為家長和特教老師,訓練成功與否,首先取決于家長和老師是否對患兒有愛心、耐心和熱心,能否常與孤獨癥患兒交往,使患兒先對訓練者感興趣,雙方能相互溝通,這一階段往往是最困難的階段。尤其在早期階段,把孩子交給“保姆”、“阿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