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臉上的快樂是用語言所不能形容的。這使我感覺到,要讓孩子感到快樂,首先老師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不要把自己總是擺在成人的位置上,而是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大孩子。只有這樣才能體會出孩子想要一種什么樣的游戲方式,才能更好地和他們玩在一起。我想: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如果說他處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又有一個像姐姐一樣的大朋友,這個大朋友還需要他的“照顧”與“同情”,一下子孩子就感覺自己長大了。他們的表情告訴我,他們對此感到又自豪又快樂又滿足。
比如我們有一個孩子非常喜歡看《西游記》,也對里面的孫悟空十分著迷。剛來園的時候,他只是很平淡地表達他是孫悟空,雖然也常學學孫悟空的樣子,在他的表述當中有對老師的懷疑,因為他的聲音怯怯的。這是他對老師的試探,看老師能不能理解他。如果我們只是很平常地反應,讓他自己玩,可能他也就體會不出和老師一起分享這個角色的快樂了。但我們對他的反應是積極的,老師故意做出很驚奇的樣子說:“真的嗎?!你是孫悟空,那太好了!”他的興趣就來了,一下子精神了,并且還給我們講孫悟空是如何打妖怪的,講起來就像自己身臨其境一樣。戶外活動的時候,老師做出很害怕的樣子,對他說:“你在前面給我們帶路吧,我們怕前面有妖怪,你可以保護我們嗎?”他一下子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做著孫悟空的樣子在前面奔跑著,還時不時地回來招呼我們。
老師的思索:
用正確的態(tài)度去看待新入園的孩子,我覺得這是每個老師要具備的最基本素質。剛入園的孩子是脆弱的,這是他正式走上社會參與到一個集體當中的第一步。作為老師,我們應該讓他們從最初離開父母懷抱的焦慮與不安全中順利過渡過來。在新的環(huán)境中,孩子們會有各種各樣的表現,能讓他們在幼兒園感到愉快,是我們老師的責任,也是家長關注的焦點。如果老師通過了孩子的考驗,取得了他的信任,孩子就會由此變成了一個十分開朗的小朋友。如果想讓孩子在幼兒園中感到快樂,我們老師不能忽略孩子向你發(fā)出的每一個快樂的信息,這個信息也許是孩子向你做試探和考驗,也是他們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他們通過自己的試探,發(fā)現老師是友好的、可親的,又是值得信任的;周圍的環(huán)境是安全的,和諧的。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孩子能不快樂嗎!
及時發(fā)現孩子的需要
孫宏偉老師
一天,瓜瓜站在飲水機旁,不停地掀動飲水機的開關,對時斷時續(xù)的水流顯得十分興奮,還用手去觸摸。水灑得到處都是,他卻渾然不覺,仍然沉浸在飲水機給他帶來的快樂里。此時我覺得不應該馬上用道德判斷孩子的這個行為是對還是錯。在他的手里掌握著開關,也就決定著水流,為此他感到快樂。我就去問他是否愿意做一項關于水的工作,他馬上回答說:“可以。”于是,他就牽著我的手來到教室。我為他準備了許多用來玩水的玩具,想進一步觀察他是否對這些玩具有所選擇。他先是拿起了一個小水壺,在每個玩具上都淋了一遍后,他選定了一架水車。他延續(xù)了剛才在飲水機旁的行為:用小水壺來控制水流,流出的水決定水輪向前轉或向后轉。他一直十分快樂地從事著這項工作。我們還把水壺的水不斷地倒入大水桶里,最后,瓜瓜很興奮地和我把大水桶的水提給小朋友們洗手了。
我的音樂課上常會有這種情形:當孩子們聽到一首新的曲子,他們中的大部分會停止手中的游戲或相互間的交談停下來聆聽。他們的眼睛直直地看著你,有的還張開了嘴巴。急性子的人這時恐怕要發(fā)火,孩子們都不跟老師一起做動作,還傻呆呆地看著,這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