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有很多家長向老是抱怨,自己的小孩如何如何難管,總是愛沖動還愛打人,或者有的家長抱怨自己的小孩天生膽小怕事,不愛上學,不愛跟其他小朋友玩,或者還有家長抱怨自己的小孩都上小學了還總是愛吮吸手指等等。
1.寶寶大了依舊愛吸吮手指
表現:一些較大的寶寶經常吸吮手指或腳趾,以吸吮大拇指多見,嚴重時還會導致大拇指變形,有些孩子不吸吮手指睡不著覺。
主要原因:1歲以內的寶寶愛吸吮手指屬于正常現象,這是因為寶寶通過嘴巴認識世界,而手對于大腦還沒有完全發(fā)育的寶寶來說,只是一個外在的東西,而不是自己身體的一個器官,即所謂的自我分化不良。
隨著大腦發(fā)育的完善,多數寶寶會逐漸改變吸吮手指的行為,但是較大的寶寶仍有吸吮行為就屬于心理問題,如曾經受到較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吸吮手指可以起到撫慰作用。查彩慧舉了一個案例:一位媽媽為了給6個月的寶寶斷奶,狠心將孩子寄放在老家,孩子哭了幾天,這個孩子后來有嚴重的吸吮行為。
干預技巧:分散寶寶的注意力
父母應多跟孩子溝通,找出孩子的心理問題,此外可以采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多陪孩子玩,用有趣的玩具逗孩子開心,或是讓孩子幫忙做些小事,增加手的活動,逐漸糾正吃手指的習慣。
2.喜歡咬指甲、撕手皮
表現:有些孩子特別喜歡咬指甲,以至于撕裂指甲床或指尖咬出了血,而且明知道咬指甲不對還是控制不了。有的孩子還喜歡撕手皮,一看到有一點手皮就要去撕。
主要原因:孩子愛咬指甲,可能是缺乏微量元素等身體原因,但更多的是心理原因,包括家長關心不夠,家庭關系不和諧造成孩子壓抑、情緒緊張,父母期望過高或學習壓力大等。
干預技巧:尋找心理焦慮原因,轉移注意力對于愛咬指甲的孩子,父母平時應該給予更多的關心,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游戲或外出活動,對減少孩子焦慮,糾正咬指甲有好處。另外要注意正面引導孩子糾正咬指甲行為,比如可以訂立親子合約,切忌斥責孩子的不良行為,否則可能會加重心理問題。
除了心理治療,對于愛撕手皮的孩子,家長可以讓孩子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減少皮膚起皮的現象,有利于減少孩子撕手皮的機會。
3.容易沖動發(fā)脾氣或暴怒發(fā)作
表現:有些孩子非常沖動易怒,稍有不順心就大發(fā)脾氣,而且攻擊性非常強,有些家長以為這是天生的性格,或是低情商的表情,其實很多時候是心理問題。
主要原因:雖然有些寶寶確實由于先天神經系統(tǒng)的反應存在沖動、易激怒的情況,但是大多數脾氣大的孩子還是跟后天的教育和環(huán)境有關。查彩慧醫(yī)師舉了一個案例:1名7歲的孩子因脾氣大做心理咨詢,結果查醫(yī)生發(fā)現該孩子的母親非常固執(zhí)和專斷,總是愛打斷父親講話,甚至故意找借口禁止孩子到鄉(xiāng)下見爺爺奶奶。
干預技巧:暫時性隔離+家長做好榜樣
如果孩子大發(fā)脾氣,可以在保證環(huán)境安全的前提下,將其隔離在比較單調的場所,冷靜幾分鐘,同時要避免任何人去安撫他,這種冷處理的方式對暴怒的孩子比較有效果。除此之外,家長務必要自省,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樹立壞榜樣,尤其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并注意控制脾氣。
4.拔毛癖
表現:有些孩子喜歡拔自己的毛發(fā),比如眉毛、睫毛、頭發(fā)等,而且經大人反復勸說之后無法改善。
主要原因:孩子出現拔毛癖,大多是因為孩子與家人的心理沖突或在學校的心理沖突,如親子關系不良、教育方法不良、人際交往不良、學習壓力等,出現情緒焦慮和憂郁導致。
干預技巧:找出焦慮原因并改善
首先要找出孩子焦慮緊張的問題所在,家長多和孩子溝通,改善親子關系,改變造成孩子問題的教育方式,要像朋友一樣跟孩子聊天,鼓勵孩子跟爸爸媽媽說心里話,多組織一些親子活動,促進親子關系的同時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5.撞頭、打滾等自殘自虐行為
表現:有些年齡較小的孩子在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出現撞頭的自虐行為,比如跪地磕頭就是撞墻。此外,常見的自虐動作還有搖頭、打頭、打滾、捏自己、抓頭發(fā)、扯耳朵等。
主要原因:孩子在情緒受到刺激、要求得不到滿足,或者疼痛因素刺激時,就會出現自虐行為怪癖。自虐其實是孩子有訴求的一種表達,可能是缺乏安全感或某些要求沒有得到滿足的表現。
干預技巧:弄清自虐原因多數孩子是只有在不被滿足的情況下才采取自虐行為,因此更有可能是心因性引發(fā)的。 家長要弄清楚孩子自虐的起因并進行矯治,比如檢視父母的婚姻關系等。如有必要,應該咨詢心理醫(yī)生。
其實以上說的這些孩子的毛病,例如寶寶大了依舊愛吸吮手指、喜歡咬指甲、撕手皮、容易沖動發(fā)脾氣或暴怒發(fā)作等等到底是孩子先天性格問題,還是后天的教育引導方式不當呢?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應該如何幫助糾正呢?相信你已經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