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家孩子一樣啊!”
這種把孩子與別人比較的方式,最直接能達到的效果就是,讓孩子自己覺得像個二等公民,同時加劇他與其他人的對立情緒。也許父母是想通過這種比較讓孩子能更聽話或者更努力地學(xué)習(xí),但它除了會降低孩子的自信之外,不會有更好的效果了。你越是說他不行,他就會越覺得自己不行。父母要相信孩子的力量,同時也要正視孩子的弱點。引導(dǎo)孩子關(guān)注自己的行為,發(fā)揚或改進,才是正確之道。
4. “別跑!你會摔跟頭的!”
也許父母自己認為自己的關(guān)心和提醒簡直是無微不至了,可你的這種警示其實在告訴他“我已經(jīng)預(yù)見了你會摔跟頭的”——這會讓孩子覺得很沮喪,他越努力(想做得更好)越會遭遇失敗(“跑了就會摔跟頭”)!其實你可以叮囑他“把鞋帶系好了再出去玩兒”,這時你談?wù)摰氖撬男樱茄b備的準備,而不是孩子的“無能”。而且,你越想警告不要發(fā)生什么事情,孩子往往越會忽視你的提醒,因為他覺得,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