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大人為了訓練寶寶樂于分享的性格,會問:可以分給小朋友吃嗎?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嗎?答案往往是——不可以。這并不是寶寶小氣、摳門,而是他正處于自我意識的敏感期。家長不必強硬扳過來。
自我意識的敏感期一般在孩子一歲半到3歲之間出現(xiàn),因為個性差異或早或晚。
自我意識敏感期的到來主要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強調(diào)“我的”、愛說“不”,同時伴隨“打人”。 孩子強調(diào)“我的”,是因為TA們發(fā)現(xiàn)了,我是我,你是你,大家是不同的。包括說“不”,TA們通過說“不”,來體現(xiàn)自我的意志。甚至“打人”,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打”,知識表示不同意、不喜歡的一種態(tài)度。 這些行為,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獨立于他人的快樂,體驗到自我意志表達的樂趣。正是這種自我意識的發(fā)現(xiàn),會幫助孩子擁有自我,成長為意志堅定而獨立的個體。
一般孩子5歲左右會樂于主動和別人分享。 當孩子熱衷于說“不”的時候,只是在通過語言來體驗“我”與他人分離的快樂,家長們不必過分較真,也沒必要強調(diào)糾正,該怎么做就怎么做,不用和他強調(diào)分辯,過一段時間孩子自然就會過去了。
這個時期應盡可能尊重孩子的選擇,滿足孩子的需要,有些孩子還樂于重復,當你一遍一遍滿足TA的需求的時候,自信心也就此萌發(fā)了。 Tips:生活中,尤其是一些老人,總是喜歡以此為樂趣,作勢要吃孩子的東西,當孩子不給的時候,就會說“真小氣”,孩子真的給了,又會說“我不吃,你吃吧”。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困惑,家長碰到這種情況可以解釋說“奶奶跟你鬧著玩呢,不會吃你的。”
描述兩歲左右自我意識敏感期的寶寶,在英語里有個著名的短語叫“TerribleTwo”,即“可怕的兩歲”。寶寶在這個階段似乎不再像之前那么乖巧可愛,變得“蠻橫”、“小氣”了。但家長可千萬別這樣給孩子貼標簽,事實上,這是寶寶在成長的表現(xiàn)。
兩歲左右的孩子終于具備了完整的自我意識,作為一個人第一次真正地意識到了“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ta最想做的就是——體驗,這時候?qū)殞殞ψ灾鞯囊庾R和自我的物權都非常敏感,通過強調(diào)自身的權利來體驗作為個體所具有的力量。
而身為家長的您,需要和寶寶一起成長——開始尊重寶寶的自主權與物權。
例如,如果寶寶不愿意將自己的某個玩具和別的小朋友分享時,千萬不要強迫ta。否則寶寶會認為“物權”是不存在的,當ta去搶別的寶寶的玩具時,一定會不得手誓不罷休。 而適當?shù)墓芙倘匀皇潜匾,尊重不等于放縱。
而為了平衡尊重與管教,您跟寶寶對話時一定要堅守原則并注意方法。例如,給寶寶提供選擇時,所有的選項一定是您都可以接受的“真選擇”。比如您決定寶寶今晚一定要洗澡,就不要問“今晚洗澡好不好”,這對寶寶而言,ta的選擇權并沒有得到尊重,作為替代,您可以問:“今晚吃飯前洗澡還是吃飯后洗澡呀?”另外,在您決定不給寶寶選擇權的事情上一定要恪守原則,不要因為寶寶的哭鬧而改變決定,但同時需要接納寶寶的感受,對寶寶表示理解ta的哭鬧的情緒,并給一個愛的抱抱吧。
總之,只要堅持原則、保持尊重、具備耐心,不久就會看到您的寶寶跨過“可怕的兩歲”(TerribleTwo),來到“美妙的三歲”(WonderfulThree)。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媽媽可以挑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寶寶自己去做,從而滿足寶寶自我意識的需求,培養(yǎng)自理能力,增強自信心。 比如教寶寶穿鞋、掃地等等。媽媽要首先耐心講解示范具體的操作步驟,然后讓寶寶自己完成。
角色扮演
處于自我意識敏感期的孩子熱衷于角色扮演,家長可以根據(jù)這一特點和孩子進行相應角色扮演的游戲。 比如可以按照繪本中的故事情節(jié)分角色扮演,也可以將日常生活中的情景進行再現(xiàn)。
自我意識敏感期(1.5-3歲)
自我意識敏感期是孩子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是孩子未來構(gòu)建人格最早期的映射,因為孩子未來成為什么樣的人,他的內(nèi)心是不是很強大,都源于自我意識敏感期的形成。家長所能做的,是關注孩子敏感期的出現(xiàn),并給與孩子有準備的環(huán)境,保護好孩子的敏感期,完成敏感期應該完成的發(fā)展,從而釋放出孩子內(nèi)在的生命動力,為未來人格構(gòu)建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