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的孩子
進入了暴風(fēng)驟雨的人生第二叛逆期
個性極端兩極化
6歲的孩子會和5歲的時候形成特別大的反差,他有本事在轉(zhuǎn)瞬間討厭剛才還滿心喜歡的事情。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媽媽,而是他自己,他希望事事處處按自己的意愿。6歲孩子同時在很乖和很叛逆兩個極端游走,把筆畫或數(shù)字反寫是很常見的6歲現(xiàn)象。
他什么事都爭強好勝,難以忍受任何失敗。而且他現(xiàn)在處于很容易受到傷害的敏感期。噩夢也會給6歲孩子帶來很大的困擾。最大的問題是他與媽媽的關(guān)系也游走于兩極之間,他既深深地依賴媽媽,又同時嘗試要自己站起來,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賴任何人。
6歲孩子,對“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的分別還不是很清楚,因此順手拿走別人的、他喜歡的東西,是慣,F(xiàn)象。
6歲是幼兒向書面語言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8歲以后這種對書面語言的敏感會越來越弱。為什么有些成人不喜歡閱讀?因為他們錯過了閱讀的敏感期。
7歲的孩子
不再像6歲時那樣叛逆
有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和獨處的時間
他往往記性不佳,容易分心,工作起來磨磨蹭蹭,對幫忙做家務(wù)不感興趣。別人要他做什么事時,他往往老半天不回答,也不行動。他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喜歡有自己的獨處時間。
7歲孩子很在意上學(xué)不遲到、作業(yè)及時完成、自己的東西自己收到自己的地方,孩子從這時候開始,懂得在意別人怎么評價他了。準確地說,他開始很在意老師怎么看待他,開始有心想做個讓老師滿意的好學(xué)生。
而且,他的心智成熟到需要自己的空間的時候了。這就是他喜歡把自己的東西收到自己的地方的原因。如果能夠,這時的孩子需要自己的桌子、自己的抽屜、自己的箱子、自己的床。
7歲孩子不但字跡變得小了很多,還喜歡專門琢磨很細小的東西,這是因為他們的眼睛和大腦配合的發(fā)育到了這一階段。他會喜歡湊得很近很近地看,哪怕他的眼睛碰到那東西了。
7歲孩子很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價值。雖然道德觀念的建立要到8歲才開始形成,但7歲娃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建立道德感的萌芽。他開始在意不能去拿別人的東西(雖然偶爾他也還是會拿);不能說謊、騙人,做錯了什么不去抵賴、推委;而且他會很有意愿地遵守規(guī)則,恪守?zé)o誤。
8歲的孩子
“招牌特質(zhì)”是性格外向而開朗
和7歲不同,他充滿活力,喜歡沖上去迎戰(zhàn)一切困難和挑戰(zhàn),而且做起事來爽快多了。另一個和7歲完全相反的,是忽然變成話匣子了。
他對自己對別人的要求都忽然嚴格起來,甚至可以說是很苛刻。這種“審視”也使得他對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有相當準確的判斷。這帶給8歲孩子的另一個里程碑式的成長,是他們開始建立起道德是非觀念,開始明白事情與事情之間的因果關(guān)系。
他非常愿意做好孩子,愿意把事情做好,愿意遵守規(guī)矩。他對好與壞的觀念,不再局限于父母是否允許怎么做,而是根據(jù)他萌芽的因果邏輯關(guān)系,初步建立起了是非觀念。在此之前,孩子對“好”與“壞”的判斷來自于父母“準許”或者“不準許”。
8歲孩子對“對與錯”的看法已經(jīng)不再是單純的“好與壞”的兩極,他的思維開始豐滿起來。他很在意他對自己的感覺,也很在意別人對他的感覺。他會豎著耳朵聽大人聊天時怎么評價他,或者揣摩他們說話時的臉色,非常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夸獎,對別人的批評則非常敏感。于是當他受到指責(zé)批評時,他往往先找理由或者先責(zé)怪別人,好讓自己容易承受些。
8歲孩子是情感上最需要媽媽的年齡。他非常需要媽媽分享他的思考、幻想、對話、游戲。他總喜歡和媽媽在一起,包括一起勞做、玩耍、聊天、讀書,這讓他覺得他“全部占有”著媽媽。媽媽無論怎么忙,都一定要每天至少撥出半個小時,全心全意滿足孩子“全部占有媽媽”的心理需求。這會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對媽媽的心理依戀期,為孩子坦然走向9歲的獨立打好基礎(chǔ)。
他這時充滿了探索與探險的興趣,空間感覺也擴展了很多。他可以自己在熟悉的路徑上搭乘公車回家,在自己生活小區(qū)內(nèi)的探索范圍越來越大,甚至越界跑到別人的私院里。他喜歡地理,喜歡研讀甚至利用地圖。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8歲孩子受傷的比例,是所有年齡層中最高的。
8歲孩子對父母之間的關(guān)系很敏感。他對家里發(fā)生的事開始關(guān)注起來,包括關(guān)注大人的電話、信件、閑聊,試圖找到在家庭中的位置。他很喜歡和同齡的孩子玩,喜歡和同性別的孩子玩。這時的友情是真正的雙向友情,因為他不再單純以自我為中心,開始留意別人怎么做怎么想。他不但愿意為別人效勞,也希望別人能像他一樣愿意回報他。
這篇文章把寶寶2-8歲的行為特征進行了描述,寶媽們可以參考,但有一點需要注意,這里的時間是平均值,每個寶寶的具體時間會有所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