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孩子在家做不做家務這件事時,許多家長都會給出這樣的回答:“做家務是大人的事,孩子好好學習就行了。”是呀,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孩子能成為班里成績優(yōu)異的那個,但他們恰恰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哈佛大學學者曾做過一項長達二十多年的跟蹤研究,結論驚人:愛做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成年后的就業(yè)率為15∶1,犯罪率為1∶10,F(xiàn)在,你還認為不讓孩子做家務是對他好嗎?
讓孩子做家務好處多多
養(yǎng)成分類收納的好習慣
分類和收納的意識,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學習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分類歸納的好習慣將一生受益。家務中除了常見的打掃、清潔外,也包含了許多收納整理的部分,這個部分可以讓孩子練習分類與收納能力。例如,襪子手套要一對一對折在一起,還要將衣、襪、裙、褲等衣服根據屬性、季節(jié)等放進不同的抽屜。
練習動作技能
心靈手巧的孩子大多有個共同點,就是在家的時候會做一些家務,不同的家務可以鍛煉到孩子肢體的不同部位。例如,疊衣服可練習到小肌肉,擦地板可以鍛煉到大肌肉等。
培養(yǎng)責任感
仔細想想,那些沒有責任感的人,大都是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嬌生慣養(yǎng)造成的。讓孩子參與做家務,讓他們知道這是每一個家庭成員的責任和必修課,讓他們學著去體會父母的不容易,學著去付出。他們只有付出了,才能夠學會珍惜家人的勞動,才能逐漸培養(yǎng)起責任感。
增強自信心
自信心對一個孩子的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靠一些事物來建立自信。而做家務,恰恰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父母不要擔心孩子做不好,一定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學會放手,不管孩子完成多少,都要給予表揚和鼓勵,孩子得到了認同和贊賞,成就感和自信心自然就會增強。而且,在做家務的這個過程中,孩子會發(fā)現(xiàn)通過自己的雙手可以完成很多事情,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是被需要和被使用的。對于一個人來說,“被需要”和“被使用”才會有存在感,才會更加自信。
培養(yǎng)獨立性
孩子做家務的能力強,他的生活能力和獨立性自然也高。孩子終將會離開父母,自理能力就成了孩子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愛孩子的目的,是讓孩子獨立成長,獨自面對未來的風雨,因此,在家中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可以為孩子今后的獨立打下堅實基礎。
懂得感恩
做家務的孩子,會知道哪些家務不輕松,哪些家務花費時間和精力,因此更容易感知父母的辛勞,他們也容易成為感恩的孩子,從而驅使這些孩子做出關心他人的行為。
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會觀察媽媽的做法,通過模仿大人的動作來完成家務,這樣能讓孩子思考“怎么做才能做得好”,進而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不同年齡家務參考清單
9-24個月:
給孩子一些簡單易行的指示,比如讓寶寶自己把臟的尿布扔到垃圾桶里等。
2-3歲:
在家長的指示下把垃圾扔進垃圾箱;
當家長請求幫助時幫忙拿取東西;
幫家長把衣服掛上衣架;
幫忙澆花(給孩子倒好適量的水);
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等。
3-4歲:
幫助鋪床,如拿枕頭、被子等;
飯后自己把碗筷放到廚房水池里;
幫助大人把疊好的干凈衣服放回衣柜;
把自己的臟衣服放到裝臟衣服的籃子里等。
4-5歲:
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
自己鋪床;
準備餐桌(從幫家長拿刀叉開始,慢慢讓孩子幫忙擺盤子);
飯后把臟的餐具放回廚房;
把洗好烘干的衣服疊好放回衣柜(教給孩子如何正確疊不同的衣服);
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等。
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
幫忙擦桌子;
鋪床/換床單(從幫媽媽把臟床單拿走,并拿來干凈的床單開始);
自己準備第二天去幼兒園要用的書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種第二天上學用的東西);
收拾房間(會把亂放的東西撿起來并放回原處)等。
6-7歲:
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
在父母的幫助下洗碗盤;
獨立打掃自己的房間等。
7-12歲:
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
能做簡單的飯菜;
幫忙吸地擦地;
清理洗手間;
會用洗衣機等。
13歲以上:
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