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謊,是人生中的必經(jīng)過程。一般孩子大概四歲會開始說謊,他會說謊,表示他的心智理論能力開始在發(fā)展了!可是,人際互動困難的孩子,還有兩種狀況。
第一,現(xiàn)實與想象分不清楚。一般孩子進入小學,大概就沒問題了?墒,有些孩子,差不多要到小二,才能慢慢區(qū)分清楚現(xiàn)實與想象的差異。甚至,我認識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現(xiàn)在小四了,還常活在幻想里面。所以,他不是說謊,他只是還活在幻想里面。
第二,語言與情境理解弱。常常不知道發(fā)生什么事,可是,不斷被逼問,為了給大人一個交代,只好開始胡謅亂蓋;蚴窍氘斎粻枺祚R行空,煞有其事地講一個故事。所以,他不是說謊,他根本搞不清楚狀況。
即使是一般孩子說謊,也不是馬上就要處罰。而是聽聽他說什么,重新把事件的全貌再還原、強調(diào)一次,等他認知清楚之后,再談處罰。孩子開始說謊時,該怎么引導他說實話呢?
在一般的情況下,孩子說實話就要予以鼓勵,這樣才能讓孩子繼續(xù)說實話。過多或過度的處罰,當然會讓孩子常想要“避重就輕”。平常就要進行行為約定,跟孩子說明說謊的嚴重性,讓孩子自己提出合理的方式,讓自己接受適當?shù)慕逃?/strong>。此外,請千萬記得,如果我們說謊,就該道歉,才能讓孩子學到好的榜樣。
在不了解事實之前,我們得要相信,孩子說出了屬于他心里的事實。切莫輕易用質(zhì)疑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那總是像一把會傷人的箭。在少數(shù)情況下,我們無意中會用許多問題,讓孩子用大謊圓小謊,最后編成了完美的自欺欺人的故事。某種角度來說,謊言是我們大人造成的。
所以,我們得要盡可能地了解事件的脈絡。平常要跟老師保持連絡,有空到學校走動,多認識一些班上同學、同學家長,建立關系,以便需要的時候,可以詢問學校發(fā)生的事、功課,或者周末假日約出來一起玩。
知道事實之后,告訴孩子我們所知道的訊息,直接切入重點,盡可能減少模糊的空間。不管我們知不知道事件的來龍去脈,聽完孩子的說法之后,我們都要把重點放在解決問題上面。
譬如:“你覺得玩具是他借你的,可是,他認為是你偷了他的東西。你覺得我們應該怎么做?”如果孩子沒辦法回答,我們就要出選擇題,讓孩子選擇:“我們要把玩具還給他,跟他當面道歉?還是把玩具還給他的時候,跟他說清楚,當初是他自己說要借的?”
這考驗了我們本身的問題解決能力,我們自己真的不知道該怎么做,就要問老師的意見,或者跟親朋好友討論。我們提升我們自己,我們要先學會怎么面對人際沖突,才能教導孩子,千萬冷靜以對,因為我們是很重要的示范。
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不同,都有屬于各自的真相。我們盡可能了解相對客觀的事實,但別太執(zhí)著,把重點放在解決問題──找出讓大家能夠和諧相處之道,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