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關“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及心理問題等諸多方面都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及學術界不同程度的關注。我們隨手翻閱或瀏覽一下期刊、報紙、網(wǎng)絡,都不難發(fā)現(xiàn)有關“流動兒童”的研究資料,其研究成果層出不窮,研究角度更是各有千秋。然而,在實際的現(xiàn)實生活中這些問題依然懸而未絕,甚至有的地方還暴露出了有關“流動兒童”的心理問題更加嚴重的形式。如果說“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是關乎整個國民素質的提升的話,那么“流動兒童”的心理問題將決定孩子是否能夠健康成長,將更值得引起重視。我們都知道,一個人身體生病了,只要對癥下藥,就可以解除病痛,而一個人心理生病了,卻很難用藥解除病痛,更多是需要靠自己的意志克服他人難以想象的痛苦,自己從心理陰霾中走出來,重塑新生。所以,對于一個“流動兒童”而言,筆者認為如果要讓他們順利的“成才”,首先要讓他們健康的“成長”,尤其是心理健康。本文將以一個“流動兒童”的特殊案例作為個案研究,來探析“流動兒童”心理問題的成因,并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與思考,以期引起共鳴。
一、流動兒童的界定
根據(jù)《流動兒童少年就學暫行辦法》第二條規(guī)定:流動兒童少年是指6至14周歲(或7至15周歲),隨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在流入地暫時居住半年以上、有學習能力的兒童少年。本文所指的流動兒童是專指父母雙方均不在孩子身邊,并同祖輩或其他監(jiān)護人一起在異地生活或學習的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特殊人群,他們既是“留守兒童”,又是“流動兒童”。
二、案例“媽媽與孩子的對話”的描述
1、案例背景:
孩子的名字叫與與,男孩,今年6歲。孩子的爸爸是個公務員,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某縣做行政領導工作,工事繁忙,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惡劣,縣城海拔4014米,老人,小孩到了那里常常出現(xiàn)缺氧現(xiàn)象,故沒有辦法照顧孩子。孩子的媽媽是一位某某廣播電視大學的老師,去年終于逮住了一個學習提高的機會,到某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也沒辦法照顧好孩子。孩子的爺爺、奶奶也都是年過古稀的老人,而且身體也不好。鑒于這樣的情況,家里孩子上學的問題就成了一個非常棘手的事情,經過多次家庭會議的商議,最后決定讓兩個老人帶著孩子到樂山上小學,因為那里有個孩子的姑姑可以作為臨時的監(jiān)護人,監(jiān)管一下孩子的學習。
2、案例描述
就在這個教師節(jié)的那個晚上,媽媽撥通了孩子的電話。媽媽說“兒子你現(xiàn)在好嗎?”,孩子說:“不好!”。媽媽問“你為什么不好呀?我覺得我的兒子長大了,都上小學了,很能干呀?”孩子說:“媽媽,我就是不好嘛,因為這里的小朋友總是嘲笑我……”媽媽很是著急的問“兒子他們?yōu)槭裁匆靶δ阊剑?rdquo;孩子說:“他們說我不是這里的孩子……”說到這里媽媽和兒子都哭著掛斷了彼此的電話。
3、案例分析
這是一個典型的既是“留守兒童”,又是“流動兒童”的案例。從這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孩子流動到異地求學的過程中,他的心理正在悄然發(fā)生變化,表現(xiàn)出一種“寄人籬下”的低落情緒。這是一個剛滿6周歲的孩子,在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兩周時間里,心理竟出現(xiàn)如此大的變化,目前我們還不能斷言說這個孩子有什么樣的心理問題,但從孩子表達的言語里,比如“嘲笑”,已透視出孩子膽怯、悲觀等消極的情緒。如果,這時不能得到及時正確的疏導的話,其結果也是不言而俞的。有研究表明,這個階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強,也是他自我意識形成的重要階段,他比較注重別人或同伴對自己的評價,同伴“嘲笑”的語言評價他,他會感到自尊心受傷害,從而產生自卑的心理。長此以往,他就會變得自卑、沉默、悲觀、孤僻或表現(xiàn)出冷漠、內向、暴躁等極端的性格,同時在行為上表現(xiàn)出程度不同的異常、失范和越軌行為,影響他的正常成長。
這看似一個小小的案例,其實,他也正是目前一類既是“留守兒童”又是“流動兒童”在異地求學階段的生活的一個縮影。他們并不是因為家庭窘迫,而是由于孩子的父母雙方都在自然條件惡劣,教育發(fā)展滯后的民族地區(qū)工作,無法在自己的親自監(jiān)護下,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接受教育的環(huán)境,從而致使孩子留守他鄉(xiāng),異地求學,不免也背上了“流動兒童”的稱號。同時也面臨著“流動兒童”心理危機的困惑。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甘孜藏族自治州,在異地求學的“流動兒童”多達2000人,占整個州內學齡兒童的30%。他們大多留入到成都市的周邊地區(qū),比如溫江、雙流、邛崍、樂山、綿陽等地經濟、文化、教育相對發(fā)達的地區(qū)。他們中因為戶籍的限制,很少能夠進入當?shù)氐墓W校,獲取同等的教育機會,分享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而是絕大部分由家長花“重金”送如私立(民辦)學校就讀。他們留守他鄉(xiāng)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祖輩監(jiān)護型,二是他人監(jiān)護型(即由與父母同輩的親朋好友代管型),三是自我監(jiān)護型。他們是否能夠健康成長,順利成才,已是社會發(fā)展中不容忽視且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