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測驗包含了很多方面,如數學邏輯智力、語言智力、形象空間智力、情緒-社交智力、行為智力、音樂智力、創(chuàng)造力等。可是寶寶的智力要如何判斷呢?
寶寶智力的高低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外還要靠家長后期的培養(yǎng)。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快速鑒定寶寶的智力。
1、寶寶的眼睛是否會“跟人”
新生兒瞳孔對光有反應,但因視黃斑區(qū)細胞較少,眼肌調節(jié)不良,故視覺很不敏銳,視力范圍最遠為60厘米,20厘米內視覺最清楚,并能短暫注視。
寶寶4-6周能在水平方向用目光追隨活動的物體轉動90度,12周時聽到母親說話的聲音會轉頭朝向母親。
12-16周時,看見成人拿奶瓶準備給他(她)喂奶時,會張開嘴等著。如果到了6個月寶寶仍然不能用眼睛“跟人”,就有可能智力發(fā)育不正常。
2、寶寶的睡眠時間是否太多
新生兒每天絕大部分都在睡覺,隨著他的長大,睡眠時間越來越少,清醒時間越來越長。
如果寶寶睡眠時間過長,超過了一定限度,整天都在昏睡,連喂奶都有困難,則可能是智力方面有問題。
3、寶寶是否有微笑
一般來講,出生4-6個星期的寶寶就開始會微笑,有的寶寶可能更早一些。
剛開始寶寶的微笑往往是在淺睡時出現,再長大一些,寶寶可能會在睡夢中會咯咯地笑出聲來。
有些研究兒童心理的專家發(fā)現,從寶寶的微笑中可以大致了解其智力發(fā)育的情況。
愛笑的寶寶要比不愛笑的寶寶智力發(fā)育更好一些。如果寶寶出生8-10個星期后,仍不會笑,那么就可能在智力方面存在著問題。
4、寶寶動作發(fā)育是否正常
剛剛出生的寶寶會握住放到他們手里的一切東西,這是人的一種本能的反應,這就是抓握反射。
寶寶只有在出生3個月以后抓握反射消失時,寶寶才能有意識地握物。
這時他們往往躺在床上,玩自己的手。但在出生6個月以后,他們大多停止對自己肢體的玩弄。
智力發(fā)育異常的兒童在6-12個月仍會出現玩弄自己手的現象。6-7個月的寶寶能彎腰拿取離自己較遠的物體,并能將物體在自己的兩手之間傳遞。
6個月左右的寶寶開始有咀嚼食物的動作,能自己吃餅干。9個月的寶寶能隨意放掉或扔下物體,并常常以此為樂。上述這些也可以作為了解寶寶智力發(fā)育狀況的參考。
5、社會性發(fā)展是否正常
寶寶剛出生后,還不會認人,誰抱都一樣,一點也不認生。3個月以后,寶寶開始認人了。
當父母或親近的人走近時,他(她)常常以微笑表示愉快,有時還會手舞足蹈。
寶寶6個月以后,開始出現怯生現象,對陌生人表現為害怕、躲避,甚至驚哭,常常把臉埋在母親懷里,而一旦看見親人,就張開雙臂,想讓人抱他。
如何開發(fā)寶寶智力?
1. 從小培養(yǎng)寶寶的良好習慣
一個人從生下來的那一天起,就在自覺不自覺地進行著某種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這本身就是影響寶寶健康發(fā)展的過程。
2. 緊緊抓住寶寶成長的關鍵期
俗話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在寶寶身心的發(fā)展上,在對寶寶的培養(yǎng)教育上,尤其如此。
抓住了寶寶成長的關鍵時期,也就把住了根本,抓到了點子上也就不會浪費寶寶的智力。
這里的關鍵在于對寶寶成長過程中不同的關鍵時期要熟悉、要了解,這樣才能緊緊抓住關鍵期。
3. 挖掘寶寶的內在潛力
在與寶寶們接觸的過程中,我們常常發(fā)現這種情況:寶寶們對于他們想干的事,感興趣的事、入迷的事、往往飯可以不吃、覺可以不睡。
就是遇到一些困難或問題,大人不插手,他們自己往往也會想方設法去對待、去解決。
這說明,寶寶的內在力量在他們的成長發(fā)展過程中是十分巨大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對寶寶內在潛力的挖掘,寶寶內在力量的充分發(fā)揮,往往就會最大限度地避免寶寶智力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