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媽媽從產房出來那一刻起,就開始坐“月子”了,月子過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新媽媽以后是否會留下后遺癥。
今天,與各位新媽媽們分享產后必須知道的事。
1
觀察產后出血量
產后出血是新媽媽第一天最需要注意的問題。
引起產后出血比較常見的幾個原因:子宮收縮乏力;軟產道的裂傷;胎盤、胎膜的殘留等。
一般來講,胎盤應在分娩后30分鐘娩出,但由于人流次數過多、雙胎等原因使得胎盤附著在子宮下段,也可導致胎盤滯留;凝血機制障礙,產婦合并有血液系統的疾病,無法止血。
新媽媽在分娩后兩小時內最容易發(fā)生產后出血,所以分娩后仍需在產房內觀察。兩小時后,新媽媽自己還要繼續(xù)觀察有無產后出血。
2
產后呼吸深慢莫慌張
新媽媽產后呼吸緩慢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產后腹壓降低,膈肌下降,所以由妊娠期的胸式呼吸變成胸腹式呼吸,這樣就會使呼吸深慢每分鐘15次左右。同時,新媽媽在產后的脈搏跳動也會變得緩慢,每分鐘大約在約60~70次左右。
若出現這種現象新媽媽不必擔心,一般在產后一周左右就可以恢復正常了。
3
初乳不可浪費
新媽媽生下寶寶的第一天會有少量粘稠、略帶黃色的乳汁,這就是初乳。
初乳里的營養(yǎng)物質含量和后來分泌的乳汁是不一樣的,有質與量的變化,可以適應新生寶寶的消化吸收以及身體需要、提高寶寶的免疫力、預防黃疸,這是所有奶粉無法替代的。所以新媽媽應盡可能地給寶寶喂初乳。
4
產后多汗
產后新媽媽多汗的現象又稱為“產褥汗”,不屬于病態(tài),而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是由于孕期體內血容量增加,使大量的水分在體內潴留,分娩之后,隨著新陳代謝和內分泌活動的降低,體內潴留的水分也逐漸轉化成汗液,從皮膚排出體外,這與病態(tài)的虛弱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另外,產后媽媽喝湯水較多,也是多汗的原因之一。
這種多汗的現象一般會在產后10天左右逐漸消失,同時,新媽媽要注意避免受涼,保持個人衛(wèi)生。
5
產后惡露持續(xù)
在寶寶分娩后會從陰道內排出一些血色的分泌物,這種分泌物就被稱作惡露。
這種現象主要是由產后子宮膜的脫落和一些血液的壞死組織及時排除體外引起,一般在產后的三周后才能夠排凈。
產后的惡露一般分為三種,紅色的惡露一般在產后的第一天~四天左右排出;還有一些就是呈淡紅色的血液分泌物,在產后的五~十天后排出;最后的就是白色的惡露,一般在產后十天后排出,其顏色白黃色。
6
產后感到下腹陣痛
產后住院期間,新媽媽的下腹部會發(fā)生陣發(fā)性的劇烈疼痛,在寶寶吸吮乳房時疼痛還會加重,這是產后宮縮痛的表現,主要是由于產后子宮收縮而引起,新媽媽不必過于擔心。
宮縮痛一般在產后1~2天出現,持續(xù)2~3天消失;經產婦疼痛更為明顯,哺乳時催乳素分泌可刺激子宮收縮而使腹痛加重,但均可自行緩解,無需治療。
7
產后出現便秘
產后出現便秘是由于新媽媽在生產期間長期臥床,而且腹肌和盆底肌由于生產也變得很松弛,腸道蠕動的功能也隨著減弱,汗液和尿液的排出量都很大。
出現這種情況新媽媽不必過于擔心,建議在日后的飲食中多喝點粥水,或吃些容易消化的蔬菜和水果。
8
產后體溫升高
有的新媽媽在產后出現了提問升高的現象,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現象,一般要持續(xù)三天左右,新媽媽不必驚慌。
新媽媽可以通過乳房按摩和新生兒的吮吸、或是人工擠乳等方法使體溫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