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媽最關心的是如何平安度過孕期,直到分娩出正常的嬰兒。所以妊娠期間,一些準媽媽整日提心吊膽,只要出現(xiàn)一些癥狀就要到醫(yī)院查個究竟。也難怪,究竟腹中還有個寶寶呢!
但這樣的心情注定了這個孕期不安穩(wěn)?茖W證明,孕婦的情緒對胎兒有影響。因此,認識孕期的一些正,F(xiàn)象和一些可能發(fā)生的異常妊娠現(xiàn)象,是每位準媽媽必須學習的課題,這樣既能減少準媽媽一些不必要的擔心,又能對一些不利情況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一、妊娠期間,母體變化的一些正,F(xiàn)象:
1、孕早期,母體的正常變化
懷孕第一個月,大部分孕婦沒有懷孕的自覺癥狀,但有的人會有類似感冒的感覺;
懷孕第二個月會出現(xiàn)身體發(fā)熱、乏力、尿頻、乳房發(fā)脹、乳頭敏感、腰脹腰酸、基礎體溫持續(xù)高溫、白帶增多等現(xiàn)象。
懷孕第三個月,常出現(xiàn)便秘或腹瀉,小便次數(shù)比以前增多,腰部有脹痛感。乳房更加膨脹,乳頭有色素沉著。
2、 孕中期,母體的正常變化
懷孕第四個月,身體和心理上都感到很舒服,已經可以看出下腹部隆起,但仍有腰部的沉重感。小便次數(shù)增多,陰道分泌物增多。這個時期,母親和胎兒都需要充分的營養(yǎng);
懷孕第五個月,準媽媽的腹部的隆起開始明顯,由于食欲增加,體重的增加明顯。由于子宮增大,擠壓上腹部后會感到飽脹和消化不良。
懷孕第六個月,準媽媽的肚子越來越大,體重明顯增加,常常感到背部腰部疼痛,容易疲勞,乳房更大。
3、孕晚期,母體的正常變化
懷孕第七個月,孕婦的子宮越來越大,體形發(fā)生明顯變化。常會出現(xiàn)小腿抽筋、便秘、后背和腰部有時會感到疼痛,此時,應去醫(yī)院檢查、治療。
懷孕第八個月,準媽媽的腹部突出,身體沉重,行動困難。有時孕婦出現(xiàn)浮腫,如果經過夜晚的睡眠后,第二天早晨浮腫仍不消退,這是異,F(xiàn)象。如果同時伴有頭昏眼花、心悸、氣急等異常情況應盡快去醫(yī)院檢察。
懷孕第九個月,子宮繼續(xù)增大,壓迫心臟、胃,可引起氣急、胃脹、食欲減退。此時要注意休息,適度運動,少量多餐,定期產前檢查。
懷孕第10個月,孕婦會有尿頻,陰道分泌物增多的現(xiàn)象。另外,因為胎頭入盆,使宮低下降,所以對孕婦胃部的壓迫有所減輕,引起食欲增加。
二、懷孕期間的8個異,F(xiàn)象:
1、早期懷孕出血與胚胎萎縮
懷孕初期,常會有血樣狀的陰道分泌物,或陰道出血,有的還伴有輕微下腹疼痛,這樣的情況稱之為“先兆性流產”。臨床上早期懷孕,約有1/4的可能會出現(xiàn)出血,其原因可能是生理性的著床出血或病理性的子宮頸病灶。特別是性行為后出血,更應確診是否有子宮頸息肉或子宮頸出血。大部分的出血會維持數(shù)天甚至數(shù)星期,醫(yī)師會囑咐病人多臥床休息并停止性生活,必要時給予黃體酮或針對子宮頸病灶做處理。
若是在懷孕6~7周時超聲檢查仍不見胎心出現(xiàn),就要懷疑是否是“萎縮性胚囊”。因為,自然因素而導致流產的幾率高達15%~20%。胚胎萎縮有60%左右是因為受精卵染色體異常,或受精卵本身有問題所致,因此,這并不是由準爸爸準媽媽的粗心大意造成,而是自然淘汰的結果。遇到此類情況,父母雙方首先應做坦然接受,并配合醫(yī)師做適當處理,才是應該有的正確態(tài)度。
2、子宮頸閉鎖不全
這種情況多發(fā)生在妊娠中期,原因主要是先天性子宮頸發(fā)育異常和后天子宮頸傷害。先天性約占30%~50%,其中包括母親在懷孕期間服用DES這類藥物。后天性原因,大部分與人工流產手術或經歷過子宮頸癌初期的子宮頸錐狀切除有關。子宮頸閉鎖不全主要的治療方法是在妊娠14~16周時施行McDonald子宮頸縫合術,但手術可能的副作用是破水、出血或感染。
3、產前出血
是指懷孕28周后的陰道出血。主要發(fā)生原
因有四點:1、胎盤異常: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最為常見。2、子宮頸與陰道疾。喝缱訉m頸糜爛、子宮息肉或子宮頸癌。另外,陰道外傷或異物置入等,也會造成出血。3、泌尿道感染造成的血尿。4、血液科疾病,如:凝血功能異常。
發(fā)生產前出血時,應盡快就醫(yī)并找出出血原因。超聲波可得知有無前置胎盤,如確定無前置胎盤,則應進一步確診是否有子宮頸或陰道疾病。另外,尿液檢查及凝血功能測試也可提供進一步資訊。某些特殊情況,比如胎盤早期剝離,如果具備剖宮產的條件,以盡快生產為宜。
4、胎位不正
胎位關系到生產的是否順利,因此,每個準媽媽都關心的這項指標,事實上,3個月前的胚胎處于浮游狀態(tài),無時無刻不在變換姿勢。而六個月之前的胎兒,約有一半胎位不正,直到32周以后,胎位不正的比例才降到10%。所以,胎位不正在懷孕8個月前,頗為常見,父母無須擔心,因為大部分寶寶在8個月后,便會很規(guī)矩地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