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
首先從選材來看,《西瓜船》這個故事中既有幼兒平時熟悉的松鼠、兔子、青蛙等可愛形象,又有平時不常見的蛤蟆、野豬、河馬,具有一定的新意。從表面看,故事講得是動物間的事情,但從每個角色的話語中,我們分明可以感覺到,這就是幼兒平時與同伴交往的真實寫照。你看小氣又可愛的蛤蟆,在拒絕伙伴的請求時,總是能想出妙招,一會兒說"這是我的西瓜船",一會兒說"我的船里坐不下你",一會兒又說"你太大","壞"的聰明,"壞"的純真,它就是我們身邊的某個孩子,符合幼兒的心理。同時運用了Flash動畫來表現(xiàn)故事情節(jié),色彩鮮艷、造型生動有趣,符合剛升入中班的幼兒年齡特點,比較容易刺激幼兒的感觀,激發(fā)幼兒去主動學習。
其次從整個活動過程來看,環(huán)環(huán)相連、絲絲緊扣,步步深入、有起有落。如為了讓幼兒體驗互相關愛、與人分享的快樂,教師從第一次青蛙邀請松鼠一起坐船,"船變大了一些",就讓幼兒初步感受蛤蟆的"小氣"行為并沒有給它帶來好處。到第三次大野豬坐上青蛙的西瓜船,又進行了專門的對比,使幼兒充分感受到"大方"不僅給別人帶來了快樂,也給自己帶來了快樂,"小氣"會使自己陷入窘境。同時又為蛤蟆的轉變埋下伏筆"青蛙的西瓜船已經(jīng)坐的太滿了,要是再有動物來該怎么辦呢"。故事講完后,又來了一個回馬槍,讓幼兒簡單回顧故事情節(jié),梳理一下思路,使整個活動再次出現(xiàn)高潮。
第三,教師注重引導,強化了幼兒的審美教育。這是個文質兼美的故事,其中小動物的相互關愛構成了一幅幅充滿溫馨的畫面,教師以生動、親切、自然的語言以及鼓勵和啟發(fā)的引導方式,為活動營造了寬松的氛圍,調動幼兒學習求知的主動性。教師始終把"體驗互相關愛、與人分享的愉悅"這一要求作為審美的主線,滲透在整個活動中,不斷引導幼兒去感知、發(fā)現(xiàn)、領悟教材中的思想美、語言美、行為美,獲得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