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老師有時會發(fā)現,在幼兒園里小朋友間也有親吻現象發(fā)生,現在我班就出現了這種情況。
昨天下午,我發(fā)現班里有個小男孩親吻小女孩的臉。當時我沒在意,可今天又多了幾個。而且我還發(fā)現,他們親吻的對象都是經常在一起玩的小女孩。我想到如果不及時制止這種行為,就會促使越來越多的孩子效仿。當然又不能批評他們,那樣會在孩子心靈中留下灰色的陰影,因此必須要委婉。但我要從哪兒入手呢?經過反復思索,我決定先組織孩子們談話:“孩子們,爸爸媽媽親吻過你嗎?”多數孩子都說有親過。“這是為什么?”孩子們紛紛說:因為爸爸媽媽愛我,因為爸爸媽媽喜歡我,因為我是爸爸媽媽的寶貝;還有的孩子說:我表現很棒的時候,有時是爸爸親我,有時又是媽媽親我……“那你們親過爸爸媽媽嗎?”“親過!”孩子們基本是異口同聲說出來的。“在我們生活中你還見過有那些人相互親吻過?”黃宸斐說:“那天我村里有結婚的,我看到新郎親吻新娘額頭了。”我及時抓住這個話題,“新娘是怎么表現的。”“新娘笑了”。孩子們聽了都哈哈大笑。我也幽默地說,“等你們長大了,小男孩也會做新郎,小女孩也會做新娘,那時男孩子也會親吻自己的新娘。”孩子們聽了笑得更開心了。徐文慧說:“老師,新娘也能親吻新郎嗎?”我說,“當然了”。這時,我把話題一轉:“孩子們,我們不是隨便可以親吻別人,爸爸媽媽親吻你是因為非常愛你,你親吻爸爸媽媽也是你非常愛他們,這也是你們表達愛的一種方式;新郎親吻新娘,是因為他們互相恩愛,也是新郎對新娘表達愛的一種方式。但必須是對方能接受的,也就是說要尊重對方。”這時候宣子悅小朋友站起來說:“老師,翁靖博和張宇鑫老是想親我,我不讓,他倆還是要親我。”我接著說:“喜歡小朋友對他表示友好還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來表示,可以拉拉對方的手,可以一起玩游戲,一起看書等。如果你的這種親吻方式別人不喜歡,你會失去好朋友的。”這時我看到翁靖博和張宇鑫把頭轉向宣子悅,意思是你還和我們玩嗎?我還把這件事延伸到成人身上。有的人看到漂亮的女孩想去親吻她,女孩不高興就會打電話報警,那這個人就被當成了騷擾別人的壞人;當然有許多國家人們在見面的時候主動親吻,但那是一種民族禮節(jié),他們認為只有親吻一下對方才是表達友好的最好方式。經過這次談話,孩子們好像明白了。
大多數孩子與異性伙伴親吻,往往是一種單純模仿性的行為,他們用從大人或各種傳媒中學來的動作語言表達這種天真的喜愛之情,實際上他們并不真正理解這種動作的含義,所以孩子喜歡用這種方式表達他的高興、喜歡是情由可原的。我想只要老師細心觀察并正確有效的引導就會讓孩子們及時放棄那些不良的行為甚至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