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午睡起床后,黃小楠在穿鞋時發(fā)現(xiàn)地上有一只鞋墊。“這是誰的鞋墊?”她小聲嘀咕著。她的好朋友張夢瑜也發(fā)現(xiàn)了這只鞋墊,她們倆一起問了幾位小朋友,沒有人認領。這要是在以前,我一定會拿起鞋墊,大聲問兩聲,沒人理會就扔到垃圾箱里,不會再問?墒,今天觀察到這一現(xiàn)象,我沒有簡單處理。我迅速在頭腦中思考著:“是不是讓孩子們自己找一找?這也是學習。”于是,我決定將這件事交給孩子們處理。可是,我該如何引起孩子們對此事的積極性呢?我想起了孩子們愛看的動畫片柯南(柯南是個愛思考的小偵探)。對,就利用這個形象。這樣想著,我說:“這只鞋墊到底是誰的?誰能當一次柯南小偵探,幫咱們班查一查?”有七八位小朋友來了興趣,愿意查一查。于是,孩子們拿著鞋墊挨個看,看誰的鞋少了一只鞋墊,結果還是查不出來。徐宇桐小朋友推斷出:“如果坐著的小朋友都沒有,就證明是當偵探的三位小朋友的。”于是這三位小朋友也脫下鞋子查看,仍然沒有結果。孩子們又以為那一定是沒有來的小朋友的,于是,決定明天接著查。
雖然沒有查出鞋墊是誰的,但孩子們在尋找鞋墊的過程中運用了已有的經(jīng)驗,進行設想、詢問、測量、推理,還有那認真求實的態(tài)度……這一切使我相信這次活動對于他們是非常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