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夫音樂《小小雞蛋把門開》,它是一首童謠,旋律生動活潑、歌曲的內容通俗易懂、富有詼諧情趣,非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而且它的歌詞像兒歌一樣朗朗上口,易記,生動的描寫了黃茸茸、胖乎乎的小雞出殼的情景。
小雞這樣的可愛的小動物經常會出現(xiàn)在孩子們的各種活動中,小班的孩子們特別喜愛像小雞這樣可愛的小動物,激發(fā)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本次活動我分為了2個課時,第一個課時我把目標定位為:1.童謠學習《小小雞蛋把門開》;2.能夠用單響筒來演奏童謠的固定節(jié)奏;第二個課時我把目標定位為:幫助幼兒熟悉音樂《小雞之舞》,能跟隨音樂進行模仿小雞破殼過程,增強活動的趣味性。
在第一個課時的教學時,我運用了PPT課件圖片幫助孩子理解小雞從雞蛋變黃茸茸、胖乎乎的小雞的過程,從而引出童謠《小小雞蛋把門開》的學習,在節(jié)奏的練習中我首先是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身體樂器來打節(jié)奏,孩子們熟悉后我會告訴孩子:"小雞長得很可愛,剛出生的小小雞很小,小眼睛到處看,到處找媽媽,胖乎乎的身體走起路來非常的慢。"這時老師會請孩子邊唱著好聽的童謠邊走路,(這時老師會給予固定的拍子,穩(wěn)定孩子的節(jié)奏)孩子們就都能邊念童謠邊做動作了。在用樂器演奏固定拍子時,我告訴孩子:"小雞今天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種新的樂器寶寶--單響筒(老師交給孩子正確使用單響筒的方法),單響筒會發(fā)出跟小雞一樣清脆的聲音哦,拿起單響筒跟著小雞唱歌吧。因為有前面的身體樂器的練習做鋪墊,孩子們第二次就能很好的演奏童謠的固定節(jié)奏了,從孩子們在活動中的情況來看,孩子們第一個課時的目標還是完成得很好的。在第二個課時,學習音樂律動《小雞之舞》時,我首先是給小朋友講解小雞的成長故事,講解中我會引導孩子們幫助動物朋友小雞想出破蛋而出的好辦法,許多孩子都迫不及待的要說出了自己的辦法,有的孩子說:"用頭這樣、用腳這樣、用嘴巴敲、用翅膀打等等。"一下子活動中的氣氛就熱鬧起來了,從孩子們的回答可以看出,因為孩子們的詞匯量還不多,所以表達時語言還不完整、不夠準確,孩子們說完后,這時我會和孩子一起總結:"小雞是怎么把雞蛋打開的嗎?它會用什么辦法呢?"哦,原來小雞的身體很厲害,可以用身體的各個部位去想辦法哦,小手握緊變成小錘子捶打蛋殼,用腳踢,用頭頂、還會用尖尖的嘴巴啄,太厲害了,快快快,快來變成一個大雞蛋,看誰能破蛋而出,變成一只可愛的小雞,這時老師放音樂《小雞之舞》讓孩子熟悉音樂,一起聽著音樂跟著老師來表演小雞破蛋而出的情景。孩子們熟悉律動后,老師將幼兒分成兩組,用一塊大布進行游戲,一半幼兒在大布下當小雞,模仿小雞出殼的動作,另一半幼兒在外用手按住布,音樂結束,將布拋向空中,小雞跳出殼了,特別是這一游戲環(huán)節(jié)把活動氣氛推向了高潮,孩子們在活動中真正的感受到了音樂帶來的快樂,反復的重復了兩次游戲后,還會聽到許多孩子在說:"慧慧再來一次吧!"真正的培養(yǎng)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就這樣孩子們在輕輕松松、快快樂樂的奧爾夫音樂活動中,獲得了對音樂的理解,以及掌握了節(jié)奏。像今天這樣《小雞之舞》的律動活動能不僅能幫助孩子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而且還能提高辨音的能力,更好的發(fā)揮相象力,創(chuàng)造力,這些都是離不開律動的,這時幼兒的感受對認識表達音樂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