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光市圣城街道師范附小幼兒園 張金玲 星期一早晨,幼兒們來園后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親密的攀談。
原來,昨天星期天風和日麗,春意盎然,許多家長都領(lǐng)著孩子去公園玩,幼兒們的談話內(nèi)容就是去公園的所見所聞。“我也去公園了”張良小朋友激動的插嘴說。“沒有,你沒去,我們沒看到你。”“去了,我就是去了。”張良仍然爭辯……孩子們不相讓,爭得臉紅脖子粗。
我感興趣的走過去問:“你們昨天都去公園玩了?好,那我問問,你們?nèi)ツ亩伎吹搅耸裁?我看見公園里的花開了,有紅的,白的。”“我看見有很多人在放風箏。““我看見猴子在爬山”“張良,你呢?你去公園看到了什么?”我問。張良不好意思的搖搖頭說:“昨天,我沒有去公園。”“哦,老師知道張良一定很想去公園,你就說你昨天也去了是嗎?”張良點點頭。我分析,孩子此時并非有意撒謊他是因為很羨慕其他小朋友去公園玩,而自己也著實想去可能由于一些原因沒有去,他將自己所希望的、所想象的與現(xiàn)實混淆了。這是幼兒的一種心理特點。所以,我并沒有批評張良撒謊,而是正確的引導他:“張良很想和小朋友一起去公園玩,那么下一個星期天讓爸媽抽空帶你去一次吧。”他高興的點點頭。
我想,教師應該隨時注意傾聽孩子們交談的內(nèi)容,發(fā)現(xiàn)交談中有不正確的內(nèi)容要及時幫助糾正,從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