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nèi)容提要
本文主要針對目前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現(xiàn)象--家長忽視孩子的感受,教育孩子過程中缺乏必要的尊重,由此導致對培養(yǎng)孩子健全人格產(chǎn)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對幼兒來說,更是如此。因此,本文主要從如何和孩子溝通交流、學會理解(換位思考)、創(chuàng)建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不隨意對幼兒發(fā)脾氣等幾個方面,來闡述家長該如何真正地尊重孩子,以促使他們身心健康、愉悅地成長。
二、關(guān)鍵詞尊重
溝通交流 理解 健康成長 尊重
導語:如果說幼兒是一株幼苗,那么,家庭的愛,會是他們成長的源泉;家長的尊重,更是他們健康快樂成長的基礎(chǔ)。
沒有人不渴望獲得尊重,包括孩子,甚至是大人們自認為"心智還沒有發(fā)育成熟的"---幼兒,家長的認可與尊重,可以促使幼兒更加健康愉悅地成長。
但是,很多家長自以為孩子心智尚未成熟,而且孩子是自己的孩子,于是乎,他們就認為可以不尊重,通過恐嚇、責罵、欺騙、甚至更有甚者大大出手、以此在孩子們面前樹立所謂的家長特權(quán)---"權(quán)威",什么都是我說了算,絲毫不顧及孩子的感受。長此以往,對孩子的傷害也是日漸加深,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
那么,作為家長,應(yīng)該學會怎樣去尊重自己的孩子?個人僅從自己家庭教育中總結(jié)一些經(jīng)驗與大家分享下。
一、溝通交流是對幼兒的一種尊重
如果沒有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父母對孩子的所有教導都是徒勞,父母所說的話在孩子們的耳中都是廢話。家長應(yīng)當心平氣和的與孩子談一談,而不是和孩子們吵吵甚至動手打孩子,有句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fā)展至關(guān)重要。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常常有父母苦惱地說(包括我):"我讓孩子到家先寫畫畫,再玩,可是他根本就不聽。"孩子為什么聽不見也聽不進父母的話,這跟孩子的個性、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有很大關(guān)系。但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作為家長的我們應(yīng)該靜下好好的反思一下,為什么孩子會這樣子,很多時候是我們沒有尊重孩子的選擇,而是一味的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孩子身上,讓孩子成為我們心目中所設(shè)想的 "完美孩子",使孩子很不爽。甚至孩子會選擇對著干,心想反正你不能把我怎么樣。其實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和孩子好好的談一談,給孩子大膽發(fā)言,表達自己意愿的權(quán)利;然后再發(fā)表我們自己的想法,多與孩子溝通交流打開孩子的心靈和耳朵,這樣交流起來就是事半功倍了。久而久之父母與孩子之間就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相互信任、依賴。無論遇到什么孩子都愿意和我們分享,家庭關(guān)系才會更加的和諧,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學會理解是對幼兒的一種尊重
理解幼兒有自己獨特的心理活動,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興趣、愛好,且興趣不穩(wěn)定同時幼兒比較任性自制力比較薄弱。所以作為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以適當?shù)淖x一點幼兒心理學、行為學等方面的書,從理論上初步的去了解孩子心理活動及行為,只有了解了孩子,才能更好的與孩子相處。未完,請點擊下載完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