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平時的幼兒教育教學中,許多幼兒教師總是用"一刀切"的模式來教育幼兒,用一個固定的標準去衡量所有的幼兒, 使幼兒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幼兒的進步也不是很明顯。 事實上,由于各個幼兒的遺傳因素、基礎知識和技能、平時的興趣愛好、 成長環(huán)境等都是不同的,這就是幼兒之間的個別差異。因此,在幼兒教育上必須考慮到每個幼兒的個體差異,來進行"因材施教",本文除了教師的因材施教以外,還需要孩子父母的密切配合,畢竟父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
關鍵詞:幼兒教育 因材施教 個體差異
一、因材施教的概念及意義
因材施教就是針對不同階段和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幼兒實行不同的教育策略。所謂"教育有法但無定法",因材施教最大的教育藝術就在于"度"的把握,在幼兒教育中,因材施教教育方法更是靈活多變,不同教育對象和不同的教育情境都有不同的教育策略。
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fā),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fā)展。出處《論語·為政》子游問孝、子夏問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yǎng)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二、因材施教的方法
(一)關注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
由于每個幼兒的遺傳素質(zhì)、基礎知識和技能、平時的興趣愛好、 成長環(huán)境等都都不盡相同,每個幼兒又具不同的氣質(zhì)類型和性格特征等,因此,在對幼兒進行教育活動中必須考慮到每個幼兒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不能把幼兒看成是一樣的、相似的整體,不能用相同方法和要求對待不同的幼兒。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幼兒教師可以從了解幼兒的個性特點入手,從而全面的把握全班幼兒的個體差異。這一點教師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抓住教育時機,進行因材施教。
。ǘ┯變航處熞降葘Υ恳粋幼兒,并給他們創(chuàng)造同等的變現(xiàn)機會
教師是幼兒心中的權威,幼兒特別希望得到老師的尊重、關心及愛護。 作為教師應該關愛每一位幼兒, 給他們一份同樣的關心和愛護, 讓所有的孩子都感到自己在老師的眼里是平等的,在同伴中也是平等的。在給每個幼兒創(chuàng)造表現(xiàn)機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孩子能積極舉手,本應該得到肯定。老師尤其要主義不能在不經(jīng)意間用貌似"客觀 "的話揪住了孩子的 " 小尾巴",扼殺他們想要表現(xiàn)的機會。要盡可能地關注每一個孩子, 盡量使每一個孩子都有嘗試的機會。還可以針對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具有一定差異性特點, 經(jīng)常設計一些難度不一的問題,請不同層次的幼兒回答,進行因材施教。
三、在實施因材施教的過程中,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
教師要及時和家長進行交流孩子的在園情況,共同對幼兒進行有效地教育。 讓家長們從孩子的本身著手,家長可謂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家長和教師的交流可以進一步全面了解孩子,未完,請點擊下載完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