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創(chuàng)編“DIY”就是通過幼兒動口,創(chuàng)編出富有創(chuàng)意的故事情節(jié)。我發(fā)現在充滿童趣、無拘無束的游戲中,幼兒可以得到一個尊重、溫暖、和諧、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從孩子的角度上看待他們的興趣、愛好,了解幼兒發(fā)展的需求,為他們提供寬松、充滿愛與平等的環(huán)境。為此我嘗試讓幼兒用毛線、易拉罐、顏料水等物品隨意“做”出各種抽象、虛幻的畫面。這種具有不確定性的畫面給予幼兒充分想象的空間,增強幼兒創(chuàng)編的興趣。我成了熱心聽眾,幼兒成了“DIY”的主角。
關鍵詞:故事創(chuàng)編 DIY
“DIY”是近年來很時髦的一個新詞語。DIY即DO IT YOURSELF的開頭字母縮寫,意思就是自己嘗試,F代人追求個性化的東西,因此許多富有創(chuàng)意的東西就在人們的DIY中誕生了。“DIY”所創(chuàng)導的創(chuàng)新無限、標新立異、獨一無二、各顯其能的精神不正和我們語言創(chuàng)編活動有著異曲同工的相似? 而“自主”是指“自己做主”,在語言活動中就是讓幼兒在“快樂的DIY”中讓其自主性、創(chuàng)造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發(fā)揮。“DIY”這種活動能否引領為幼兒語言時尚?
陶行知先生說:“要把束縛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裹頭布撕下來,使他們敢想會做。”于是我嘗試著進行一場語言教學活動——創(chuàng)編 “DIY”。
一、快樂“DIY”——興趣性體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班幼兒喜歡競賽所以利用我就利用這一幼兒年齡的特點和心理進行組織。本次活動把幼兒分成藍、黃、綠三隊,分源。當我提出:“你們有信心得小紅花嗎?你們有信心摘取冠軍嗎?”三隊成員異口同聲地喊出“有!”這樣整個氣勢就凸顯,刺激了幼兒對故事創(chuàng)編的熱情,調動幼兒的情緒。“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也增強了我的信心,孩子們是喜歡我的活動的。當綠隊首先得到一朵小紅花時全隊都開心鼓掌,同時也激勵藍隊、黃隊的成員繼續(xù)努力。與此同時出現了你追我趕的局面,這真是“愛拼才會贏”!
二、師幼“DIY”——自主性體驗
“DIY”強調幼兒自己做主,它為幼兒提供了激勵思維的適宜氛圍,幼兒可以天馬行空地奇思秒想。平時創(chuàng)編活動我們從語言方面考慮較多,這次活動我首次嘗試將藝術與語言相結合再融入創(chuàng)編活動的模式。這對我來說是一次挑戰(zhàn),因為我無法預測幼兒的創(chuàng)造才能,不法把幼兒禁錮在我的預先設置中。我能做的就是參與到活動中做一位點撥者、設疑者、傾聽者。此競賽過程我設計了兩次活動分別是“毛線講述的故事”、 “易拉罐講述的故事”用自己的參與行為來引導幼兒自主性的發(fā)揮。
1.毛線講述的故事
提供材料:各色毛線、膠水、用塑料板做的畫板、實物投影儀
教師參與情況:例如:“我能讓毛線講出有趣的故事,奇怪吧?那就瞧我的!”我就利用各色毛線直接在實物投影儀下開始作畫。將膠水任意涂抹在紙上,讓其自由下落。這些自由下落的毛線能在紙上勾畫出意想不到的形象。
幼兒創(chuàng)編情況:
藍隊:未編
綠隊:《洞洞的故事》——螞蟻找到了好吃的面包想把它運回去藏好了冬天吃。可是它突然間記不起回家的路了,急得這兒看看那兒看看。它鉆進了一個洞可是里面坐著小龜,小龜說:“這是我的家!”小螞蟻又向前爬,又鉆進了一個洞可是里面坐著青蛙,青蛙說:“這是我的家!”“那到底哪個洞才是我的呢?”小螞蟻問。后來小螞蟻在好朋友的幫助下找到了自己的洞,它很高興,把面包分給了好朋友吃。
黃隊:《小熊減肥》——小熊拿著圓圈圈在玩呼啦圈,小熊太胖了它要減肥了。小熊把呼啦圈套在手臂讓手臂也減肥。
活動開始,我在做畫時幼兒們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到畫面上,這不僅讓他們來看而且為幼兒下面自己做畫時設伏筆,讓他們知道操作方法。其中有一段時間是等待的,主要是讓畫面更豐富,我讓幼兒閉閉眼,數到“1、2、3,看!”時再睜眼。這樣做讓幼兒有所緩解后帶來更驚奇的感受。幼兒的想象開始跳躍,幼兒的創(chuàng)編開始顯現。我們用了話筒,這樣講的人有精神,聽的人能集中注意力。綠隊一成員馬上就上臺來創(chuàng)編——“洞洞的故事”這一講贏得了大家的掌聲,綠隊得到一朵小紅花。黃隊一成員馬上創(chuàng)編“小熊找東西”這一故事。藍隊第一活動的失利,也是我的失誤可能我“扶”他一下也能創(chuàng)編出來,因為藍隊一成員已能看出畫中有什么,只是一下子難以組織,所以我們老師可不能急。“橫看側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同幼兒看這抽象的畫面也是不同,他們創(chuàng)編的故事也無雷同,“DIY”幼兒張揚了個性,表達了感受。
2.易拉罐講述的故事
提供材料:空易拉罐、各色顏料水、塑料板做的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