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當(dāng)今社會,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很多年輕的父母忙于工作,照顧、接送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這種隔代教養(yǎng)方式有它的優(yōu)點:老人有愛心,教養(yǎng)方面有經(jīng)驗,同時,也有它的弊端,比如,祖輩對孫輩更加寵愛,養(yǎng)成孩子的一些不良習(xí)慣。教師與之溝通有著一定的困難,特別是我園的祖輩,都是無錫新市民,來自祖國各地,生活習(xí)慣不同,語言不同,很多祖輩不會講普通話,老師根本無法與他們溝通。面對這群"銀發(fā)一族",幼兒園老師應(yīng)通過各種方法、方式,做好溝通工作,爭取他們的配合,更好地搞好幼兒教育。
關(guān)鍵詞:祖輩家長; 幼兒園;配合;溝通
當(dāng)你每天早晨或傍晚站在幼兒園的門口,看著接送孩子的家長,你馬上會發(fā)現(xiàn),在這些家長中,大多數(shù)是滿頭銀發(f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年輕父母們有限的精力要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無暇照顧年幼的孩子,祖輩們就責(zé)無旁貸地承擔(dān)起了教養(yǎng)的任務(wù)。可千萬別小看了這群祖輩家長,與他們的溝通可比與年輕的爸爸媽媽溝通難多了。特別是我園的祖輩家長,他們都是為了照顧子女,從祖國的四面八方來到無錫,生活習(xí)慣不同不要去說他,主要的是他們文化素質(zhì)低,不會說普通話,有的還聽不懂普通話,只會說家鄉(xiāng)話,而我們老師又聽不懂他們的家鄉(xiāng)話,實在難以交流。還有些祖輩家長自以為自己是過來人,育兒經(jīng)驗豐富,老師對他們講的話根本不聽。為了能更好地開展教育活動,提高保教質(zhì)量,我們必須得到這些爺爺奶奶們的配合、支持與理解,因為他們肩負(fù)著幼兒園與孩子、幼兒園與年輕的爸爸媽媽之間傳遞信息的橋梁作用,因此與他們搞好關(guān)系,溝通好也是今天的幼兒教師必須要做的一件大事。那么,面對每天與教師打交道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群"銀發(fā)一族",老師們又該如何做呢?
一、努力使祖輩家長對幼兒園更加信任。
早晨來園后,年輕的家長因要工作,將孩子送入老師手中后,便匆匆離開
了,而那些已退休在家,無所事事的祖輩家長卻不放心,他們或?qū)蠋熐诟廊f叮嚀,"老師,我家孩子不會穿脫衣服,麻煩老師熱了幫著把衣服脫了,冷了馬上穿上"、"老師,要給我家孩子多喝水"、"老師,我家孩子不會拉褲子,等會上完廁所后麻煩你幫著穿一下"、'老師,我家小孩這個有鞋帶的鞋子不會穿,麻煩你睡好覺起床后幫他系鞋帶、"老師,別忘了提醒我家孩子小便……"等等,或是站在幼兒園的大門口,看著晨間活動,看著做操,久久不肯離去,顯示出很大地不放心。
針對這樣的祖輩家長,我們老師,首先要不怕麻煩,可以利用每天放學(xué)接孩子的時間,把孩子在園的飲食起居等情況向他們做一個細(xì)致的匯報,如孩子在園是否大便,有沒有不舒服,吃飯情況如何,喝了幾次水等等,祖輩家長就會覺得我們老師的工作做得很細(xì)致,甚至于超過了他們自己;可以邀請他們在幼兒園觀看孩子豐富多彩的晨間游戲活動,讓他們親自看到孩子愉快參與游戲活動的情景。這樣他們就會對幼兒園、對老師信任,放心的將孩子交給我們。
二、妥善處理突發(fā)事件,公平解決糾紛。
一天晨間活動時,小朋友們正在操場上戶外活動,老師也忙著指導(dǎo)小朋友
活動。突然,傳來了兩位奶奶的爭吵聲,經(jīng)過仔細(xì)詢問,原來是娜娜與紅紅兩個小朋友在爭搶玩具,娜娜推了紅紅一下,剛好給紅紅的奶奶看見,紅紅奶奶看見自己孫女被人欺負(fù),趕忙跑進幼兒園教訓(xùn)娜娜,娜娜奶奶看見了,也毫不示弱的跑進來,就這樣,兩位奶奶因為都心疼孫女而吵了起來。
碰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老師不能袒護哪一方,也不要簡單地把兩位老人趕走,說什么這件事老師會處理的,不妨讓她們參與老師解決這一糾紛的過程。我覺得這樣做比較好:先及時上去制止兩位老人的爭吵,請她們靜下來心來,讓老師來了解一下情況,搞清娜娜與紅紅為何而爭吵,然后引導(dǎo)娜娜與紅紅,碰到兩人都愛玩同一玩具時該怎么做。在老師的引導(dǎo)下,兩位小朋友又和好如初,快樂的去玩了。這時,老師抓住時機,對兩位奶奶說:"你們疼愛孫女的心情老師能夠理解,但作為成人,我們應(yīng)該為孩子做榜樣,有什么事,大家好好說,爭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相反,會將一件小事搞大,再說,小孩之間的事盡量讓小孩自己解決,我們成人盡量不要插手,你們說對嗎?她倆現(xiàn)在不是又和好了嗎?"兩位奶奶連聲說:"老師說得對,剛才我倆是有點過激了。"接著她們互相致歉。真是不打不相識,現(xiàn)在兩位老人也成了好朋友,經(jīng)常一起接送孩子呢。
三、主動與他們打招呼,拉家常,縮短與他們的距離。
這些祖輩家長小時候因家庭條件有限,讀書較少,使得他們一般文化素質(zhì)
低,缺乏修養(yǎng),一旦孩子在幼兒園"擦破點皮,跌個皰"什么的,不問青紅皂白,就破口大罵,甚至還帶有臟話,真讓幼兒園老師頭疼。但是頭疼也沒有辦法,作為一個老師,就要學(xué)會做家長工作。
憑著工作六年的經(jīng)驗,我覺得如果你平時家長工作做好了,一旦有些什么事,家長也會理解你的。因此,平時家長來園接送孩子時,我會主動跟他們打招呼:"明明奶奶,今天來得真早,第一名呢"、"東東外婆,今天東東身體好些了嗎?"、"呀,麗麗,今天你的頭發(fā)梳得真漂亮,是奶奶幫你梳得嗎?你奶奶的手真巧。""佳佳,你今天穿的新衣服真漂亮啊"……慢慢的,祖輩家長都跟我熟悉了,也會經(jīng)常和我主動說說心理話,嘆嘆心中的苦經(jīng),漸漸地縮短了距離。偶爾小孩子有磕磕碰碰的事發(fā)生,我主動致歉時,他們反而都會說:"老師,沒事的,這么多孩子,你們哪能照顧周全呀。再說,小孩子磕磕碰碰是正常的,你不要太放在心上。"正是因為老師在平時與他們的拉家常中,體會了他們的苦衷,得到了他們的信任,更重要的是讓他們了解了我們老師的工作,讓他們也體會了我們老師的難處,使大事化小,小事化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