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幼兒園音樂教育游戲化實踐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形式化與低效化等問題。研究表明,關注游戲化的外在形式而忽視游戲的基本精神,注重教師自身的教育意圖而忽視幼兒的需求與能力差異,注重游戲的情境性而忽視挑戰(zhàn)性與創(chuàng)新性,教學互動單一等是導致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教師只有明確游戲的核心特性,尊重兒童的文化需求及個體差異,將游戲與音樂有機融合,不斷提升教育機智與教學個性,以增強音樂教育游戲化的有效性與適宜性。
關鍵詞:幼兒音樂活動 游戲化 活動策略一、前言熱愛音樂是幼兒的天性,而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方式,是幼兒把握世界的重要手段。日本著名音樂教育家鈴木先生在《愛的才能啟發(fā)》中認為,兒童的音樂教育應"以游戲般的快樂心情開始,再以游戲般的快樂心情引導到正確的方向"; 德國的奧爾夫、瑞士的達爾克羅茲等都十分重視以游戲的方式對兒童進行音樂素質的培養(yǎng); 我國長期的幼兒音樂教育實踐表明,游戲是幼兒特殊形式的一種審美活動,幼兒熱衷于追求游戲過程中的快樂,游戲化的音樂教育才能真正滿足他們的心靈需要。在幼兒教育中運用音樂,不單單是得到美的體會,更是孩子們在智力、身體、個性、情感、社會性等多方面獲得和諧、全面發(fā)展的過程。音樂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值得每一個幼兒教育工作者探討。在幼兒音樂活動當中,應當注重指導與策略,提高幼兒參與到音樂活動中的熱情。
二、當下音樂教育游戲化主要問題的檢視游戲化的音樂教育能較好地激發(fā)了幼兒音樂學習與創(chuàng)造的積極性,帶給幼兒許多的歡樂,取得較好的教育成效。但是,不少幼兒園在音樂教育游戲化實踐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形式化與低效化等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幼兒"被游戲"在許多貼著游戲"標簽"的音樂活動中,游戲無法真正發(fā)揮其教育功效。不少游戲化的音樂活動具有情節(jié)、角色、玩法、規(guī)則等外在的形式,但卻無法真正煥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與主體性。許多孩子對教師"精心"設計組織的音樂活動興趣索然,有的教師在幼兒活動過程中導演過度、干涉太多,音樂教育游戲化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為了游戲而游戲在許多冠以游戲化的音樂教育活動中,幼兒僅僅體驗了參與的快樂,卻無法獲得應有的審美能力與素質的提高,活動開展得十分熱鬧,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但其感受美、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音樂素質與能力并未在游戲化的音樂教育中得到應有的發(fā)展。
。ㄈ┖鲆暽踔磷璧K了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一些幼兒教師過分追求幼兒在游戲中的快樂,不斷強化外在的強烈刺激,導致不少幼兒養(yǎng)成無法靜心傾聽、思考與學習等不良習慣,助長了音樂學習與創(chuàng)造過程中的浮躁心態(tài),忽視甚至阻礙了幼兒專注傾聽、認真思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等良好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
。ㄋ模┯螒蚺c幼兒年齡特點、游戲情境與音樂的內在切合度不夠一些教師缺乏把握音樂與設計音樂游戲的能力,所設計的游戲與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發(fā)展要求不相匹配,或是與音樂的結構、節(jié)奏、音色等表現手段的內在聯系不足,幼兒在教師精心設計的游戲化情境中不能獲得音樂審美能力的充分發(fā)展與應有的審美快樂。
三、案例分析和指導策略(一)案例分析1、貓和老鼠《貓和老鼠》是一節(jié)音樂游戲活動。活動的音樂源自《魔盤》,《魔盤》的音樂結構變化比較鮮明,為了適合于中班幼兒進行音樂游戲,教師對音樂進行了剪接。經過剪接,前段的一音樂在旋律上層層遞進,節(jié)奏相對穩(wěn)定;后段的音樂節(jié)奏突然加快,緊張、刺激,旋律活潑、有趣,非常適合幼兒進行音樂游戲。結合音樂,教師設計了"貓和老鼠"的故事情境,使音樂和故事較好地匹配起來。因為貓和老鼠是孩子們非常熟悉的動物形象,貼近幼兒生活,易于他們理解和掌握,所以在活動中,我看到孩子們完全融入到了故事情境中,愉快的扮演著老鼠進行游戲。音樂游戲活動中,教師生動的表情,形象的肢體語言,抑揚頓挫的聲音,緊緊的吸引著幼兒。幼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積極的去扮演小老鼠。幼兒游戲過程中肢體動作的自由表現及可愛的表情,回饋給教師的是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準確的感受了音樂,在活動中很自由,很快樂。
2、辦家家活動內容在設計上的趣味化和情節(jié)化對于課堂氣氛來說很重要。唱歌活動《辦家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幼兒都有玩"娃娃家"的經驗,因此這首歌曲在內容上來講是幼兒熟悉的。但是這首歌曲中間有"念白"部分,這樣的說與唱的交替過程幼兒總是容易混亂,在第一教時我運用的是呆板的、生硬的反復練唱,雖能夠勉強讓幼兒熟悉歌曲,但是,卻不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只是被動的在學習。于是,在第二教時嘗試讓幼兒邊唱邊玩、邊唱邊演,果然展現出的是一個生動的,融對話、交流、表演為一體的游戲場景。幼兒能自己在"念白"環(huán)節(jié)做炒小菜的動作,也會根據歌詞照顧寶寶,喂寶寶吃飯等等。幼兒對每一個音樂角色都很感興趣,融入到其中,得到了訓練,效果明顯就好多了。
(二)活動策略(一) 明確游戲的精神及其核心特性游戲具有許多的功能屬性,但生物性與原發(fā)性是根本的、第一性的,游戲的文化性是繼發(fā)性的,建立在生物性的基礎上。自在、自足、與自我完善是游戲的精神,而游戲所有特性都起源于人的對自身心靈追求"幸福存在"需要的理解,以及主動向自身心靈提供滋養(yǎng)和自我完善努力。正是這種特性,使得兒童在游戲中成為真正的兒童。只有在教育活動中保持游戲的這種特性,才能培養(yǎng)富有游戲性的兒童,這是兒童發(fā)展的原動力,正如布約克沃爾德所認為,"人類從生命一開始到生命的結束,始終保持游戲的能力是性命攸關般重要的"。音樂、游戲、兒童因為快樂而緊密聯系在一起,教師不要過多地干涉、限制幼兒,應讓幼兒在更加自在自主的游戲化音樂活動中,享受快樂的音樂之旅,追求身心的愉悅與成長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