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白象幼兒園全體幼兒。
2.研究方法:
。1) 文獻資料法: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專著、書籍、報刊上的有關理論文章和經(jīng)驗總結等,使課題研究有充分的理論支持,以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指導本課題的研究。
(2)行動研究法:教師針對實際的教育活動或教育實踐中的問題,不斷提出改進教育的方案與計劃,用以指導教育活動,并根據(jù)我園實際,總體設計,分階段進行總結活動效果;預設特色體育親子活動方案;探索幼兒園主題環(huán)境、走廊環(huán)境體育活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設計并開展組內(nèi)研究課、觀摩活動。
。3)觀察研究法:在自由活動、集體活動中,有目有、有計劃地對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進行觀察、分析,跟蹤記錄幼兒在各實驗階段的發(fā)展事實(動作、言語、性格、感知等)進行分析、研究,得出幼兒動作、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
(4)個案研究法:建立個案研究制度,并進行追蹤記錄。
七、研究原則
1.尊重幼兒的原則:師要尊重幼兒的合理意愿與要求,尊重幼兒在活動中所做的努力和成果,不隨意否定幼兒的行為,積極為幼兒創(chuàng)設能力表現(xiàn)和展示自我的機會。
2.主體性原則:只有當兒童作為活動的主體,以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其能力才能得以更好的發(fā)展。因此,在體育活動中要運用各種方式,引導幼兒主動探索,把兒童置于活動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園內(nèi)可行的活動場所、各種自制的體育器械,讓幼兒大膽嘗試,動腦動手、主動發(fā)展。
3.因材施教原則:教師平時要注意觀察,創(chuàng)設自主活動的條件,并針對幼兒的發(fā)展情況設計可行的教育活動,使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4.實踐性原則:課題組教師要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戶外活動場地的實際情況,設計幼兒戶外體育活動,并在實踐中總結、提升,使之具有科學性、
八、研究步驟
研究時間:2012.2--2013.7
。ㄒ唬蕚潆A段(2012年1月--2012年2月)
1.組建課題組。課題組長的業(yè)務素質直接影響著課題研究的水平與質量,在著手開展研究前,我園采取竟聘上崗的辦法,讓有能力、有奉獻精神的老師脫穎而出,走上組長崗位;為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我們鼓勵教師根據(jù)自己的愛好、興趣和能力申報相關的課題組,有效地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促進了教師的個人發(fā)展。
2.組織教師查閱文獻,認真學習有關理論,提高對研究方案的認識和相關知識的積累以及體育特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
(二)實施階段(2012年2月--2013年7月)
1.對教師、家長做上述調查與分析。
2.按照研究方案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邊研究邊思考,邊實踐邊反思,并不斷調整研究方案。
3.逐步積累過程性資料,總結幼兒園特色體育活動的方法。
(三)總結階段(2013年6月--2013年7月)
1.總結課題研究的經(jīng)驗與成果。將課題研究過程中積累的資料進行系統(tǒng)化整理,分析相關資料;匯編《幼兒園特色體育文化活動》成果集;召開家長會,以晨間體育活動、體育教學活動課、每周一日體育活動的形式匯報展示所取得的成果。
2.匯總材料,分析、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九、預期研究成果與分工
十、課題的組織機構和保障措施
1.主要參加者的學術背景、人員結構和相關研究成果
幼兒園園長擔任課題總負責人,我園課題組成員均為我園骨干教師,幼兒園全體教師參與研究,教師平時工作認真,善于總結經(jīng)驗,使課題研究具有有效的組織保障。并定期邀請資深專家來園指導,因此為課題的可持續(xù)性深入研究提供了保障。
有優(yōu)秀的研究隊伍和良好的物質條件,并在課題實施過程中硬件和軟件的相互協(xié)調,使課題的研究得到保障。加上領導的充分重視、教師的積極參與,本課題將在我園扎扎實實地開展起來。
2.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資金保障:幼兒園在課題開展的一年半中,保證所需的各項經(jīng)費,包括專家指導費、資料、印刷費、研討會議費等。
參考文獻:
「1」譚星. 幼兒園體育[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
「2」鄒惠敏.幼兒園園本化體育活動實例[M].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3」王淑琴. 郭麗璟..幼兒體育教學活動創(chuàng)新設計[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4」何成文. 幼兒體育活動創(chuàng)新與實踐[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5」段春梅.戶外區(qū)域體育活動的教與學[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6」杜素珍.幼兒園一日體育活動整合手冊[M]. 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