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是孩子成長歷程的一個必經階段,培養(yǎng)著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對參加各種活動的興趣以及動能力,使其身心和諧發(fā)展。隨著我國現代教育體制的改革,農村學前教育也就越來越受到關注,農村的幼兒園和學前班便也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
一、發(fā)展農村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發(fā)展農村學前教育尤其是中西部貧困地區(qū)的學前教育是新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確定的工作重點。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普及率低、發(fā)展滯后,與當今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要求不相適應。普及學前教育的重點、難點和突破口都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使廣大農村對學前教育的要求更加強烈。發(fā)展農村學前教育,不僅關系到農村基礎教育的發(fā)展,更牽系到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fā)展。是基礎教育的基石,質量的優(yōu)劣關系到整個國民素質的提高。
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農村學前教育近年來發(fā)生了一些重要變化,突出地表現在農村家長對子女接受學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和龐大的農村留守學前兒童群體形成兩個方面。
二、農村學前教育的現狀分析
農村學前教育雖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但卻普遍存在著許多缺憾:
。ㄒ唬┺k園缺乏應有的規(guī)范
近年來,一些社會力量辦園目的偏重于謀利,真正重視學前教育、為幼兒成長提供優(yōu)越育人環(huán)境的為數不多。許多個體民辦幼兒園辦園條件差,租用一些民房或陳舊的閑置房,不具備應有的安全通道包暖、采光、通風均很難保障幼兒學習的需要,而且設備陳舊簡陋,數量有限,向幼兒收取的費用很少用于改善辦園條件,收費標準逐年在提高,但幼兒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沒有多大變化。農村幼兒園教師實行一人包班制,根本達不到國家規(guī)定的每班幼師、保育員的定額,而且大班現象十分嚴重,有的幼兒園一個幼師要管帶40-50名幼兒,為教師管理造成許多不安全隱患。
社會力量辦園大多是家庭式辦園,為管理監(jiān)督帶來諸多不便。他們缺乏足夠的運動器械和圖書、玩具;缺乏飲水、消毒等基本保育生活設施,缺乏消防安全設施,給幼兒的健康造成潛在的威脅。當前的農村幼兒園說是為了方便家長,但也為了爭奪生源,上下學基本上都用車輛接送。為了節(jié)省錢,接送的車輛少,從早上6點半左右開始一直接到上午九點前后結束,下午三點半前后開始送回家一直要送到五、六點以后才完,幼兒的在園時間相差很大,且不說早上6點前后接來的幼兒從睡眼朦朧中抱上車大多啼哭不休,不肯吃早飯或吃不飽早飯,不利幼兒的身體健康,更何況車輛接送幼兒基本上嚴重超載,各地時有事故發(fā)生,不能不叫人為這些幼兒捏一把汗,作為學前教育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整日提心吊膽。
。ǘ┯讕熽犖樗刭|尚需提高
在農村任教的幼師表現出業(yè)務能力較差。目前在職幼兒教師學歷達標率雖然還行,但是原始學歷為中專幼師專業(yè)的只是少數,大多數的合格學歷均是通過函授、自考、電視中專等渠道取得的。還有,部分幼兒園由于經費不足,只好臨時聘請工資要求相對較低的社會青年,這部分人員素質偏低,短時間內難以勝任工作。由于他們的工作是臨時性的,而且缺少醫(yī)療、養(yǎng)老等社會保障。工資也是由業(yè)主敲定標準,所以,這些在農村幼兒園上班的臨時幼兒教師沒有長遠的打算,更談不上事業(yè)心與責任感。2001年,國家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幼兒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業(yè)務素質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就目前幼兒教師現狀來看,從教育理念到教育行為到教師本身的素質距要求相差甚遠,幼兒教師培訓渠道窄,難以滿足日益發(fā)展的各類幼兒園所需要,幼師隊伍后備力量明顯不足。幼師隊伍素質尚需提高
(三)學前教育存在小學化現象。
農村學前教育受基礎教育和義務普及教育的影響,部分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為了迎合這些家長的心理要求,農村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比較嚴重而且普遍,主要表現在;一是教學內容小學化,許多幼兒園都隨意把小學一年級的教學內容搬到幼兒園;二是教學形式小學化,按照小學班級授課的形式給幼兒講課,教育活動中符合學前兒童心理和生理特點的游戲活動較少,不能貫徹以游戲為主的教學理念,并且大多數教師素質偏低,教學不規(guī)范。使幼兒養(yǎng)成了一些到小學很難改掉的不良習慣;三是管理模式小學化,部分園長和教師教育觀念陳舊,按照小學的管理模式對教師和幼兒提出要求,缺少幼兒園和小學銜接的有效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