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素以禮儀之邦、文明古國著稱于世。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禮儀是一個人修身養(yǎng)性持家立業(yè)治國平天下的基礎。
幼兒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的未來,是家長的希望,是社會未來人口的組成部分,幼兒素質的提高與發(fā)展關系到千萬家庭的利益,也影響社會未來人口的整體素質和社會的競爭力,因此,幼兒的教育問題受社會關注與重視。禮儀教育作為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日益受到廣大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在現代社會中,禮儀成為了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重要潤滑劑,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yǎng)和內涵,逐漸成為社會思想道德和職業(yè)道德建設的基礎。
【關鍵詞】幼兒禮儀 教育品質 培養(yǎng)日常生活 思想品德教育
【正文】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的行為規(guī)范與準則。它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道德修養(yǎng)的外在體現,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標志,我們這個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國,俗有"禮儀之邦"美稱。自古就有"不學禮,無以立"的說法,F在好多家長都忽視了這一點。再看看現在教育出來的孩子都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傲慢,自私,沒禮貌,貪心,懶惰,脾氣大……這是結果,原因在哪呢?我想很多家長都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我們只有知道原因才能對癥下藥,F在的孩子,一個個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長都把他們服侍的好好的,以至于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禮儀,禮貌。在公共場所和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fā)現亂扔垃圾、說臟話、不會文明接打電話、公關接待中的失禮現象。所以,禮儀教育迫在眉睫。不僅老師要教,在家,家長也要時時抓住生活中的細小的事情,給幼兒進行隨機的教育。
一、幼兒禮儀教育的現狀分析。
也許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我們還不能談禮儀教育。 "文革"以后幾十年,我們這方面的教育完全中斷了,從社會現實來看,弘揚傳統(tǒng)禮儀文明,已經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目前,社會各個階層都感覺到了"文革"對人際關系造成的負面影響,在"造反"的口號下,人與人之間的溫情被掃蕩殆盡。"知書達禮"原本是我們的傳統(tǒng),現在的狀況卻是,孩子不懂得尊重父母,學生不知道尊重老師,人和人之間普遍沒有尊重。尊重是通過禮儀來表達的,尊重沒有了,禮儀也就不存在了。行為失范和道德水準下降,已經成為新的社會病。"禮"原是中華民族一個傳統(tǒng)美德,現在卻成了我們的一塊心病。
近些年來,我國在對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質教育方面已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已取得可觀的成績。但是對學生開展有意識地禮儀教育方面卻還存在許多的問題。從98.7%的人對我國禮儀教育的現狀持否定態(tài)度可以看出,我國禮儀教育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分析其現狀原因,主要有三:
1、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政治思想建設而忽略傳統(tǒng)道德建設,學生缺乏起碼的禮儀常識,成了學校教育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2、家庭教育中對禮儀教育方面相對薄弱,F在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的,獨生子女特有的自私、任性,以我為中心、惟我獨尊的思想,同禮儀的核心思想--尊重、關愛他人、嚴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在開展家庭教育中,家長普遍來重視孩子的禮儀教育,到使像"融四歲,能讓梨"的禮儀經典成為歷史美談。更有甚者,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思想道德教育不經常開展,禮儀更是無所謂。部分農村家長的禮儀素質不高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禮儀修養(yǎng)的提高。
3、教育過程中對于禮儀教育重視不夠。素質教育雖然已提了多年,但是部分教師的教育觀念仍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重視不夠,重智輕德的現象還是存在。在農村學校,教師對于學生的禮儀教育更是少有考慮,學生的禮儀修養(yǎng)與現代社會的要求已嚴重脫節(jié)。